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無證商販飯菜『改頭換面』四大配餐公司尷尬運營
2009-04-28 15:46:06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王浩 原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8日訊 近日,許多學生家長和記者反映,在哈爾濱市很多中小學校門前,每到中午時分都被無營業執照、無衛生許可證、無健康證的『三無』商販充斥著,尤其是目前正值春季,天氣逐漸變暖,是不少疾病高發的季節,衛生、營養難以保障的路邊野攤令他們對孩子的健康懮心忡忡。

  據了解,從2002年開始,哈爾濱市就擬訂了《哈爾濱市實施學生午餐工程工作方案》,規定學校應到正規營養配餐公司訂餐。但是,由於校外野攤和『小飯桌』的不斷『昇級改善』,營養午餐發展得並不順利。如何使營養午餐走出困境,讓學生們吃到既衛生又有營養的午餐?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調查。

  目擊野攤『昇級』搶佔市場

  近日,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60中、18中、安靜小學、經緯小學等10多所中小學,發現校門口野攤紮堆的現象十分嚴重。一些學校門前不見了烤魷魚、炸肉串、卷大餅和麻辣燙等傳統小吃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漢堡、雞米花、薯條、三明治等洋快餐。17日中午時分,在道裡區經緯小學校門前,幾家『洋快餐』小攤正在熱賣。在一家漢堡攤的菜單上,記者看到僅漢堡就有7種不同的口味,5元錢一個,還可以搭配薯條、雞米花、雞塊和飲料等以套餐形式購買,有時生意火,學生們還得提前預訂;在位於工農大街的第14中學門前,盡管校內有大型食堂,且飯菜花樣繁多,但許多學生仍然願意光顧校外野餐,在一家『韓餐便當』攤位前,記者看到有咖哩牛肉、辣白菜等近10種炒飯,售價僅3元,並隨餐贈送一杯飲料。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校外野攤為了迎合學生們的口味需求,對傳統飯菜進行了『更新換代』,十分受學生們喜愛。經緯中學一名學生告訴記者,她以前在學校訂營養午餐,可時間長了就吃膩了,小攤上卻有吃不完的新花樣,像三明治、關東煮等都是在營養餐裡吃不到的。針對這些『改頭換面』的校外野攤,老師和家長卻表示很擔懮。家長吳女士表示,她不贊成孩子在校門口買著吃,雖然一些食品在包裝和形式上有所改進,但多數都是一些小作坊或黑作坊加工出來的,肉、蛋等食物原材料是否從正規渠道進貨並不知曉,孩子吃壞了肚子誰能負責。

  調查營養配餐公司『吃不飽』

  2002年,黑龍江省成立了『學生營養餐計劃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計劃在十年內讓全省的學生吃上營養可口的午餐,而哈爾濱市作為先行試點城市,當年便開展了學生營養餐的推廣工作,並確定了三家營養餐生產企業,它們的日生產能力總計可達8萬盒。然而7年過去了,哈爾濱市的營養餐生產企業僅增加了一家,遠遠不能滿足市區近36萬中小學生的午餐問題。

  據了解,哈爾濱市目前現有哈工大、佳明佳、太氏和百品源4家審批通過的正規配餐公司,但基本都處於『吃不飽』的尷尬運營狀態。據哈工大學子食品中心副主任盧樹春介紹,該中心配餐日產能力為1.5萬盒,每學期開學後學生訂餐人數較多,能達到1萬盒左右,但往後每月就會依次遞減,到學期末有時還不足6000份。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太氏、百品源等其他配餐公司也在勉強維持現狀,日產能力3萬份的太氏公司僅有三分之一的設備投入使用;而百品源配餐公司總經理馬曉峰表示,因公司每日只配送3000盒營養餐,遠遠滿足不了企業開銷,他只好通過接一些會議餐來彌補學生營養午餐市場的虧損。


  分析『傳統菜』不能滿足學生口味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哈爾濱市市區有500餘所中小學校,由於各學校的條件所限,不能每個學校都建食堂,而許多學生因為營養配餐花樣少、口味差、飯菜少等原因,訂餐的學生只佔兩成。

  這些拒絕訂餐的學生一部分選擇帶飯、回家吃飯或家長送飯,更多的是選擇到衛生條件存在隱患的『小飯桌』或路邊攤解決午餐問題。

  營養午餐為何『叫好不叫座』?據教育部門有關人士介紹,營養餐之所以普及率低,主要是由於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對營養餐的價格和口味不滿意。教育部門曾調查顯示,部分工薪階層家長認為營養餐價格應在3元左右,而市面上6至10元的價格有些偏高,使一些家庭無法承受;在哈爾濱市的營養餐生產企業中,基本以盒飯為主,主食僅為米飯,菜品大多比較傳統,這對於追求時尚口味的學生們來說是十分單調的;再有,營養餐都是工業化生產流程,包括包裝、儲存、運送,且送餐較為分散,一般在10點半出爐的飯菜,學生得一個多小時纔能吃到,這個過程就使營養餐的口感和口味發生了變化;另外,『小飯桌』兼看護班的增多,吸引了一部分工作繁忙的家長。

  校外野攤的花樣翻新和『檔次』昇級,更加受到了一些有零花錢支配權學生們的青睞,這些都加大了午餐市場的競爭。

  瓶頸培養營養觀念更新菜品

  據了解,在解決學生營養午餐問題比較成熟的國家:日本,學生營養餐的式樣之多『令人吃驚』。為了防止學生們吃膩,他們在以日餐為主的情況下,還把意大利、法國、中國等不同國家的特色食品引進到營養餐中來,非常受學生的歡迎。

  『營養餐公司要針對學生需求與時俱進纔能打破營養餐口味單調的瓶頸。』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認為,營養午餐應在主食和菜品花樣上下功夫,同時,學校和家長應把營養餐作為教育的一部分,正確引導學生,改變錯誤的營養觀念,許多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偏食的習慣,他們選擇食物的標准,不是關注營養,而是注重口味,這也是造成學生認為營養午餐不好吃的原因之一。

  據從事教育行業多年的市政協委員王玉麗和劉恆遠介紹,按照國家要求,『力爭到2010年,全國大中城市等要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學生吃上學生營養餐』,而目前哈爾濱市營養午餐推廣工作卻陷入了一個尷尬境地。

  如何使營養午餐走出瓶頸?曾經兩次就學生營養餐問題向市政協遞交提案的王玉麗認為,首先配餐公司要從自身找原因,更新品種花樣,避免學生吃膩;其次,相關執法部門還要加強對非法食品作坊的打擊力度,做到標本兼治,形成良性循環;再有,期待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能借助營養午餐較為成熟的城市經驗,對學生營養餐問題給予更密切的關注和更有力的支持。

  相關鏈接

  上海學校的營養午餐是由區教育局所屬的配菜中心統一配送,每天早上6點運到學校,然後再由學校食堂加工。在下課前5分鍾送到教室,然後由老師分發,保證學生吃到熱飯。

  北京市成立學生營養餐工作辦公室,下屬有『京育學生營養餐管理服務中心』,並配有專門的學生營養餐原材料采購中心,專業化的管理贏得了營養餐較高的普及率。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