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題:『鐵人』不曾離開——記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
50多年前,有這樣一支隊伍,懷著『為國分懮、為民族爭氣』的雄心壯志,鑽透祁連山,在玉門油田創出『月上五千,年上雙萬』的世界紀錄;
有這樣一支隊伍,從1960年3月開始參加大慶石油會戰,以『人拉肩扛運鑽機,破冰取水保開鑽』的忘我拼搏精神,打出大慶第一口生產油井;
有這樣一支隊伍,『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鋼鐵意志,銘記在幾代人心中……
這就是『鐵人』王進喜帶過的1205鑽井隊。半個多世紀的征程中,這支隊伍始終學習、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勞動者之歌。
鐵人精神建隊鑄魂
大慶油田的井隊工地上,38米高的鑽塔巍然矗立,鑽機發出有節奏的轟鳴,鮮艷的紅旗在塔尖迎風飄揚,『大慶1205鑽井隊』的隊牌格外耀眼。
在隊伍駐地的宣傳牌上,有一張人們熟知的照片,王進喜穿著棉襖、帶著腿傷奮勇跳入泥漿池攪拌的照片,下方寫著兩行粗黑大字:『用鐵人的思想建隊用鐵人的品德鑄魂』。
鐵人精神是1205鑽井隊的『傳家寶』,也是這個隊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動力。50多年來,鐵人精神融入鑽井隊每名員工的血脈,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們前進,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勝利。身為1205鑽井隊員工,他們感到光榮,都在爭著為這個集體的發展盡職盡責。
2005年11月,鑽井隊在施工中,有8口井處在水泥地面上,要想順利開鑽,必須先把井口周圍的混凝土砸掉。面對艱巨的任務,乾部職工不畏困難,爭先恐後砸井口,人拉肩扛運石塊,清理出的石塊重達4噸多。經過8個多小時的頑強奮戰,在井場地面條件差、施工難度大的情況下,鑽井隊圓滿完成了任務。
多年來,1205鑽井隊堅持用會戰時期戰天斗地的英雄事跡教育職工,用鐵人『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激勵職工,使每名乾部職工做到生產環境改善了,克服困難的勁頭不丟;裝備技術改變了,頑強拼搏的作風不變;生活水平提高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不忘,敢於接受各種挑戰,敢於戰勝各種困難。
像『鐵人』一樣戰斗
據統計,50多年來,這支隊伍已經累計鑽井1700多口,總進尺210多萬米,相當於鑽透240多座珠穆朗瑪峰。
2007年7月,鑽井隊在采油六廠施工。這個區塊地下淺氣活躍,曾有一支鑽井隊發生井噴使鑽機陷入地下,被稱為『老虎口』。
面對嚴峻的困難和考驗,全隊上下毫不畏懼,乾部職工不分晝夜盯在井上,24小時待命。在第一口井鑽至362米時,凌晨兩點多井口突然出現溢流,全隊職工迅速衝到井場及時壓井,經過半個小時的激戰,制服了『氣老虎』,避免了井噴事故的發生。
在此基礎上,鑽井隊認真總結經驗,在該區塊連續奮戰,一個月內又成功完成了5口疑難井的施工任務,並且口口質量全優,創下了大慶油田在『氣老虎』上打井安全無事故的記錄。
『真不愧是鐵人的隊伍!』這是老百姓對他們的評價。1205鑽井隊隊長換了19任,支部書記換了28任。無論班子怎麼換,成員在工作上始終沒有懈怠,自覺做到『三不特殊』,即:身份上不搞特殊,當了乾部還是鑽工;待遇上不搞特殊,獎金不高於鑽工;生活上不搞特殊,吃住同於鑽工。
每屆書記、隊長交接時,他們重點交接的不僅僅是工作,更是責任。他們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把接力棒傳遞好,肩負起舉旗人的重任,纔能對得起歷史,對得起1205鑽井隊,對得起鐵人老隊長。
第17任隊長盛文革接任時表示,『一定接好這一棒,讓隊伍更上一層樓』;李新民擔任18任隊長時表示,『一定要接好鐵人的班,讓鐵人精神放射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鐵人』就在身邊
1205鑽井隊要求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
2003年6月,鑽井隊在北一區施工時,拉石粉的車輛陷進了淤泥中,當時井深已到加重層位,如果不及時提高泥漿比重,不僅無法繼續施工,還極易發生鑽井工程事故。
在這關鍵時刻,全體黨員衝鋒在前,帶頭扛石粉。汗水濕透了工衣,泥水灌滿了工靴,仍然勁頭不減,硬是深一腳淺一腳地把26噸重晶石粉一袋一袋背進了井場,確保了施工安全順利進行。
2007年8月,在采油五廠一口井施工中,由於含砂量過大,泥漿罐沈砂達1米多深,堵住泥漿罐出口,造成泥漿無法正常循環,黨員明建軍第一個跳進泥漿罐中清理沈砂,泥漿中的化學藥品燒紅了他的皮膚,但他全然不顧。在他的帶動下,全體職工積極參戰,僅用3個小時就完成了清理任務。
2006年,胡志強接過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隊長的接力棒,『一旦擁有鐵人精神,就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他帶著這支英雄的隊伍再建奇功。同年,1205鑽井隊成功打出大慶油田首口水平取芯井,取芯長度是339米,取芯收獲率99.15%,這也創出了全國最高紀錄,實現了單一井型向復雜井型、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雙跨越。
讓『鐵人』走得更遠
如今,老一代鐵人創業時期的艱苦環境已經不復存在,鑽井隊員們不用再像鐵人王進喜那樣冒著嚴寒跳到水泥池裡,但野外作業帶來的考驗依然嚴酷,冬天他們要承受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夏天還有成群的蚊蟲叮咬。2006年,1205鑽井隊憑借綜合實力,一舉打入了蘇丹鑽井市場,實現了鐵人『把井打到國外去』的夙願。
地處蘇丹東南部的熱帶草原井場,地表溫度高達60攝氏度,站著不動也會大汗淋漓。『臉曬脫了皮,常常是一天喝下十幾瓶水,還是感覺渴。條件雖然艱苦,但大家乾勁不減,標准不降。不到20天,就高效優質打完了第一口井。』胡志強自豪地說。
為按期達到開鑽水平,在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面對酷熱、傳染病和隨時可能發生的槍戰等不利因素,項目經理李新民帶領職工每天堅持工作12個小時,經過10多天的艱苦拼搏,使鑽機一次通過甲方和第三方檢測,達到國際API標准,獲得鑽井施工許可證。合作方接連贊嘆道:『中國人真了不起!』如今,這個隊已經在國際市場叫響了鐵人隊的品牌。
50多年來,鐵人精神薪火相傳,鋼鐵隊旗鮮艷如初。永遠過硬的1205鑽井隊,被授予『鋼鐵鑽井隊』『衛星鑽井隊』等稱號,榮獲大慶石油管理局和黑龍江省先進黨組織標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基層建設『百面紅旗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諸多殊榮。這支隊伍更讓我們看到,不管時空如何變,『鐵人』從沒有離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