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恐龍化石骨架標本漂泊20多年重回省博物館(圖)
2009-05-06 08:58:16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姜虹羽 張清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在省博物館陳列的長9.32米、高4.18米的鴨嘴龍化石骨架標本
 

  東北網5月6日訊 5日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組裝一具長9.32米、高4.18米的鴨嘴龍化石骨架標本。據介紹,這具恐龍化石組裝已基本完成,6日就可接待群眾參觀。

  『鴨嘴龍』是鎮館之寶

  據省博物館研究員楊秀娟介紹,這具恐龍化石骨架是鴨嘴龍,是1978年省地礦局勘探隊在我省嘉蔭縣勘測時發現的。經過省博物館考古人員兩年的挖掘整理,一具含真骨80%以上的恐龍化石骨架運回了省博物館。當時經過考古人員近一個月的整理設計,終於將這具我省唯一一具恐龍化石骨架組裝成功了。這具恐龍化石骨架的組裝成功,不僅填補了我省沒有恐龍化石骨架標本的空白,同時也成了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工作人員拼裝鴨嘴龍化石骨架標本
 

  巡展漂泊20多年

  這具恐龍化石骨架組裝成功後,立刻成了全國各大博物館邀請的『明星』。從1981年至2009年3月,這具恐龍化石骨架標本幾乎游遍了全國的各大博物館,曾去過我國的臺灣,還在日本展出過。20多年來,這個來自黑龍江的『鴨嘴龍』接待無數游客。受到了參觀者的稱道與贊嘆,為宣傳黑龍江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5日,記者在省博物館見到了這個漂泊了20多年的『鴨嘴龍』。巨大的骨架總共有骨骼300餘塊,由於經過多年的巡展,部分人造骨骼已經損壞,鋼筋骨架已經變形。這次組裝,為展現鴨嘴龍的凶猛和原生態造型,工作人員特意將這具鴨嘴龍的頭骨造型進行了調整。

  『雙龍』亮相迎國慶

  另一具這些年一直在省博物館自然展廳內展出的大家熟悉的恐龍化石骨架也是鴨嘴龍的標本,是在1992年至1994年,在我省嘉蔭縣被挖掘出土的。1999年被組裝成功在省博物館展出至今。它比剛剛回家的『鴨嘴龍』大一些,長有11.32米,但是含真骨只有50%以上。

  此次兩條『鴨嘴龍』齊聚省博物館,是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省博物館此次特意將這具漂泊20餘年的鴨嘴龍化石骨架標本,與現在展出的另一具鴨嘴龍化石骨架標本一同進行展出,讓更多的游客、市民和學生了解歷史,了解自然,了解生物的生存規律和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