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5月7日訊 隨著氣溫漸暖,我市一些繁華商業區又開始出現跪地乞討的人員。市民反映,秋林商業區附近的東大直街、紅軍街路段乞討者極為集中。連日來,記者對這些路段進行了觀察,並暗中跟蹤乞討者的去向。記者發現,很多乞討者都是白天以乞討『致富』,晚上則包月住旅店。
追身乞討惹人厭煩
據秋林地區管理處負責人講,這一帶『臉熟』的乞討者共十四五個,大部分是假乞討。6日清晨,記者從東大直街博物館段走到哈醫大一院門診處,便發現了7位乞討者。
6日9時許,秋林公交站臺前出現了一名身穿藍衣的老者,左手拎著塑料袋,右手舉著一個缸子,向等車的人們要錢。候車的乘客不願給錢,老者便賴著不走,又是鞠躬,又是作揖的,幾名乘客被纏得沒辦法,只得掏錢。藍衣老者平均20分鍾巡回到站臺一次,次次缸裡不空。
隨後記者在哈爾濱電影院門前的站臺處,看到衣裳破舊的兩男一女正在說話,那名女子懷中還抱著個約一歲的孩子。三人簡單商議幾句之後,便各奔『崗位』開始工作。
;

乞討者正在乞討

礦泉水洗手包月住店
5日上午,記者在紅軍街88號附近看到,一個50多歲的男人跪在一張棉墊上,頻頻向過往行人磕頭乞討,在他旁邊躺著一個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女人,女人身上蓋著破棉被。記者將零錢放在男人面前,詢問女人的病情。乞討的男人告訴記者,女人得了嚴重的心髒病,沒錢治。記者提出幫他聯絡相關部門和醫院,男人又說女人的心髒沒有大毛病,不用去醫院。
17時許,下班高峰時間行人較多,短短十多分鍾,男人就數了三回錢,至少有四五十元的進賬。18時許,即將『下班』的男人打開一瓶路人給的礦泉水洗手,手很髒,男人反復洗了三次,用光了整瓶礦泉水,隨後將空的礦泉水瓶丟棄在旁邊的樹旁。乞討者『收攤』後,記者跟蹤至建築街70號附近,他們在街道拐角的小旅店門口消失。
附近居民告訴記者,有很多抱孩子的、裝病的乞討者在這些旅店長期租住。記者了解到,這些旅店每床每天二三十元,如果包月,每床每天則10元至20元不等。
臥倒『病人』瞬間能走
6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紅軍街,仍舊是前一天『生病』的女人躺在地上,磕頭要錢的人換成一名30歲左右的女人,她稱母親患有精神病從徐州老家跑了出來,家人一路尋找至哈市,但花光了盤纏,無法回家。
看到記者在拍照,正在磕頭的女人站了起來,走過來詢問記者要做什麼。記者告訴她這裡不允許乞討,她轉身讓躺著的女人起來,隨後和旁邊一個穿迷彩服的男人一起『健步如飛』地消失在民益街方向。
附近一家商店的服務員稱,他們和前一天的人是一起的,已經在這條街上乞討好多天了,還經常『換班』乞討,每天至少幾百元的收入,比打工賺得多。
『禁討令』成一紙空文
記者從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了解到,《哈爾濱市建設乾淨城市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規定設定城市『禁討區域』,引導生活無著落的乞討人員到指定機構接受救助。牽頭部門為民政局,協助部門為公安、城管執法、各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原本設在秋林商業區附近的勸導點已經沒有了,景觀街區內職業行乞依舊成風,設置『禁討區』實際成了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