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龍江防災減災知識講座現場 |
東北網5月7日訊 (記者 印蕾) 經國務院批准,從今年起,每年的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5月7日至13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7日,省減災委、省民政廳在哈爾濱舉行防災減災知識講座,普及和推廣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互救技能。
講座中,來自省減災委專家委員會的建築專家、地震專家、消防專家和疾控專家分別圍繞加強災害風險管理、地震預測與防御知識、消防安全知識和傳染病防控知識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介紹了生活常見、簡單實用的避災知識和技能。
地震專家:掌握避震知識尤為重要震時要正確避震
在過去的500年裡,700多萬人死於地震,僅從2004年至今就有48萬人死於地震災害。災難性地震對於日益增長的世界人口來說已成為頭等重要的問題之一。省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省地震局研究員孟憲森說,對於廣大公眾來說,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識尤為重要。
孟憲森介紹說,廣大公眾在應對地震災害時在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地震和刮風、下雨一樣屬於一種自然現象,不要過分恐慌。震時則要正確避震。在平房,地震時如在窗口或大門附近,屋外又是空曠區,附近無高大建築物,應充分利用十幾秒鍾的時間跑出室外,來不及跑時要迅速躲在堅實的桌、床或緊挨牆沿下和堅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上,保護好頭部;當聞到煤氣、有毒氣體時,用衣物捂住口鼻;正在用火時,要立即關掉煤氣或電源後迅速躲避。在樓房要迅速躲在衛生間、儲藏室、內牆角、廚房、浴室等開間小、跨度小而又不易倒塌的地方避震,不要跑向陽臺,不要使用電梯。在戶外要避開高大建築物、狹窄巷道、圍牆,盡量遠離高壓線、高煙囪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的工廠或設施;正在行駛的車輛緊急停在開闊處;過橋時緊緊抓住護欄,待震後向橋頭轉移;山區居民注意山崩、滾石、滑坡、泥石流的威脅。在公共場所如車站、商店、地鐵、劇院、教室等公共地方,切忌擁向出口,避免踩傷、擠傷,要保持鎮靜,作出敏捷反應,就地避震,可在排椅、課桌、框架下躲避,待地震平息後,有序撤離到空曠處。在工作間要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閘,就地選擇固定性的機器、設備、辦公桌下避震;在生產崗位要對有毒、易燃、易爆物震前應采取保護措施。
消防專家:冷靜機智運用火場逃生知識提高逃生能力
在社會生活中,火災已成為威脅公共安全、危害人們生命財產的一種多發性災害。據統計,全世界每天發生火災1萬起左右,死亡2000多人,傷3000—4000人,每年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達10多億元。
『常有絕望的人,鮮有絕望的處境』。省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專家、省公安消防總隊高級工程師張鳳和在講解火災自救逃生方法時說。張鳳和介紹說,在提高火場疏散與逃生能力方面,應掌握如下方法:
逃生預演,臨危不亂。每個人要對自己工作學習和居住地的建築物結構及逃生線路徑要做到了然於胸,並要組織應急逃生預演。
保持鎮靜,明辨方向。突遇火災,面對濃煙和烈火,要保持鎮靜,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決定逃生方法,千萬不能盲從人流和相互擁擠。
不入險地,不貪財物。身處險境,應盡快撤離,不要因害羞或顧及貴重物品,而把寶貴的逃生時間浪費在穿衣或尋找、搬離貴重物品上。
火已及身,切勿驚跑。火場上的人如果發現身上著火,不可驚跑或用手拍打,因為奔跑或拍打時會形成風勢,加快氧氣補充,促旺火勢。當身上衣服著火時,應設法脫掉衣服或就地打滾,壓滅火苗。
迫不得已,跳樓有方。要注意只有消防隊員准備好救生氣墊並指揮跳樓時或樓層不高(一般4層以下),非跳樓即燒死的情況下纔采取跳樓的方法。即使已沒有任何退路,若生命還未受到嚴重威脅,也要冷靜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疾控專家:預防流感要注意個人衛生增強自己的抵抗力
講座中,省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專家、省疾病控制中心主任醫師林玲圍繞傳染病防控進行了詳細講解。在介紹甲型(H1N1)流感全球疫情形勢及預防措施時,林玲說,預防流感的基本要素包括注意個人衛生及增強自己的抵抗力,要注意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飲食均衡、適量運動、注意空氣流通、切勿吸煙和避免前往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