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7日訊 為抵御金融危機給煤炭行業帶來的銷售回款下降,精煤、焦炭價格下滑等不利影響,龍煤礦業控股集團煤炭營銷分公司采取『五個調整』的措施,積極應對。
一是調整銷售結構,著力化解商品煤生產加工和市場需求脫節的矛盾。通過深入調研、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在充分認識煤炭品種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結構調整跟不上市場變化等問題的基礎上,確定了以擺正市場與采場的關系、按市場導向生產適銷對路產品來解決生產銷售相脫節問題的應對思路,並建立生產結構調節機制和市場快速反應機制,切實加強煤炭市場與煤礦的信息溝通,細分市場,根據市場的變化和用戶的需求,定期安排每月、每季和年度商品煤品種結構計劃,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及時調整煤炭產品結構,同時,采取有效的營銷策略,發揮港口公司賣多、榮盛公司賣缺的市場調節作用,穩定銷售份額,及時調整價格和產品結構,盡量大限度保證市場效益。
二是調整促銷政策,采取強勢營銷的激勵手段。為充分調動駐外公司的積極性,完成精煤銷售任務,結合年度績效考核管理辦法,采取階段性精煤促銷考核措施,對4月1日至6月30日間精煤銷量考核指標實行月份動態考核,每月下達一次計劃,按考核情況,給予經濟獎罰,並采取通報批評、警告、調離現崗位等相應的組織考核措施,增加外銷人員的緊迫感。四月份,在精煤市場需求量僅97萬噸的情況下,公司下達的127萬噸精煤銷售任務超額完成。
三是調整營銷策略,努力擴大效益煤銷售份額。針對市場多變的形勢,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全力爭取營銷效益的最大化。為加大淡季市場銷售力度,實施適度調整電煤發運量,增加市場煤銷售量等營銷策略,采取穩定重點戶、開發新用戶、駐外公司保預付款、駐礦公司保煤質的措施,保證了市場煤銷售策略的順利實施。
四是調整監管措施,建立煤炭質量保證體系。為提高商品煤質量,營銷分公司向集團公司提出了『樹立全員質量意識,做到「三個健全」』的合理化建議。通過健全從生產到加工全過程的質量管理保證體系,健全從收購驗收到售後服務全過程的質量監督保證體系,健全質量檢查、考核、獎懲機制,從根本上解決重生產數量輕煤炭質量的問題,為切實提高商品煤質量提供了有力保證。
五是調整內控制度,落實增收節支創效措施。龍煤礦業控股集團『堅定信心迎挑戰,攻堅克難促發展』主題活動啟動後,煤炭營銷分公司深入開展增信心迎挑戰、增動力闖難關、增效益促發展、增實力搶市場、增活力獻良策的『五增』活動,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增收節支創效措施,調整內控制度和指標。在節約支出上,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從節約一張紙、一度電做起減少支出,班子成員及機關帶頭下調招待費和辦公費比例,停止每月一次車票報銷,駐外、駐礦公司也采取相應節支措施,層層分解全年906萬元的節支目標。在增收創效上,通過向增加市場煤銷量要效益,向調整電煤價格要效益,向減少低熱值動力煤銷量要效益,向商務處理要效益,力爭增收1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