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又誕生出震動世界的科研成果。日前,一種新型人用H5N1禽流感冷適應致弱活疫苗在該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研制成功,令國際同行紛紛側目。5月1日,這項研究成果發布在國際權威學術雜志《大眾科學圖書館·病原》上。6日,記者走進了哈獸研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

哈獸研科研人員在工作中。
衝擊人用禽流感疫苗
據了解,在禽流感病毒中,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是國際公認的最具危害性的病毒,目前已經在全球60多個國家的家禽或野禽中流行。該病毒能夠從禽類傳播到人類,從2003年以來的15個國家的感染病例顯示,死亡率高達61%。專家指出,盡管目前已確診的H5N1人禽流感病例均為單發特征,但並不排除該病毒將來在人與人之間通過呼吸渠道水平傳播,造成疫情大面積流行。而防控人禽流感大流行的唯一有效手段,是對人進行疫苗免疫。面對嚴峻的形勢,世界各國紛紛瞄准這一領域進行攻關。
在研究禽流感疫苗領域,哈獸研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有著豐富的經驗,曾經成功研發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使我國在禽流感暴發初期便有效控制了病毒蔓延趨勢,又在國際上率先研制出用一種疫苗防治兩種家禽重大烈性傳染病的『禽流感——新城疫重組二聯活疫苗』,使養殖戶的防疫成本大大降低。並且主持該實驗室的陳化蘭博士在美國留學時也曾研究過人用流感疫苗,因此從2006年開始,陳化蘭又帶領她的團隊向這一領域發起衝擊。
其間,國際上已經有人用H5N1禽流感滅活疫苗獲准生產並少量儲備。但是已有的滅活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弱、生產工藝復雜的缺陷,而且需要配合使用有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負面作用的佐劑方能實現免疫效果。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即便啟動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所有的生產能力,大概也需要4年時間纔可以生產出足夠的滅活疫苗防止人H5N1禽流感流行。生產能力和原材料的制約,大大降低了使用滅活疫苗應對人禽流感流行的現實可行性。
試驗中連續9小時不進食
據哈獸研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陳化蘭介紹,科研人員們利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獼猴進行了新疫苗免疫保護試驗。結果表明,該疫苗免疫後可完全阻止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在猴體內的復制,免疫猴在實驗觀察期內表現完全健康。而攻擊病毒在未經免疫的對照猴肺髒內大量復制,引起急性病毒性肺炎、發熱、食欲廢絕等與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極為相似的癥狀。
記者在哈獸研看到,在離陳化蘭的辦公室不遠處,赫然掛著寫有『P3實驗室』字樣的牌子,裡面就存放著這種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潘朵拉盒子』。P3實驗室,是我國目前生物安全級別最高的實驗室,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高致病性病毒,都存放在這一級別的實驗室中。因此科研人員在進入前,要換上專業的防護服、呼吸機,將整個人全副武裝起來。而進P3實驗室對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來講卻成了家常便飯。
『研究新型人用禽流感冷適應致弱活疫苗,在免疫評價階段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在P3實驗室進行獼猴的免疫保護試驗。』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姜永萍博士介紹,最多時一天要解剖6~8只猴子,從早晨8時30分進入實驗室,到晚上6時結束,其間,科研人員一分一秒也不能離開,這就意味著連續9個多小時不能吃喝,也不能去洗手間。一天下來,體力透支在所難免。
新疫苗有望對人實現完全保護
新疫苗有望對人類感染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實現完全保護。與此前已有的人用禽流感滅活疫苗比較,新型活疫苗有著革命性進步,不僅免疫效果更加可靠,而且使用方法簡單,從鼻腔噴入即可。活疫苗制劑由雞胚繁殖後直接凍乾產生,免去了滅活疫苗生產過程中濃縮、滅活和純化等漫長而復雜的工藝,大大縮短了生產時間。
尤為值得樂觀的是,由於新型活疫苗抗原含量極少,生產所需雞胚原料僅有滅活疫苗的百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因而具備了規模化生產和大量儲備的條件。根據現有研究資料表明,該研究成果在國際相關領域居最前沿水平。
『我們對該疫苗預防人H5N1禽流感的應用前景充滿信心。』陳化蘭透露,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正在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推進新型疫苗的臨床評估研究,以期盡快投入生產和儲備。
對於眼下正在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陳化蘭表示,在H5N1活疫苗研究的基礎上,由國際相關領域專家共同建立的平臺,有能力針對其他新出現的流感疫情快速研發出新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