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黑龍江新農合讓千萬農民得病不愁 390萬農民喝上安全水
2009-05-08 13:59:0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朱彤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核心提示

  農民看病貴、看病難問題,農民飲用水安全問題,是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致力解決的問題。目前,我省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正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平大幅提高,參合率已達到95.7%,醫療救助覆蓋面擴大。由於采取了多種科學管理措施,使參合農民的受益程度大大提高,2008年全省參合農民受益率達到53.29%。而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也有效提高了農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從2008年第四季度到今年4月底,我省解決了1272個村屯、83.6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總體安排,今年,我省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的目標是解決4000個村屯,2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東北網5月8日訊 黑龍江省新農合工作自2003年開展試點以來,參合農民已達1370.3萬人;從2005年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開始至2008年秋,全省共解決390多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一個個惠及廣大農民的好消息接踵而來,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農民喝上安全水,這些只是我省農村民生工程的一個個縮影。

  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已把改善民生作為己任。百姓能不能過上舒心的生活,成為他們最大的牽掛。

  新農合讓千萬農民得病不愁

  延壽縣一農民在日本打工時,因下消化道出血在日本住院治療,共花去醫藥費50多萬日元,回國後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請求予以報銷,沒想到新農合辦公室將此患者按照縣內治療的最高費用予以了補償,他欣喜地說:『新農合,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據了解,目前我省省、縣兩級財政每年要拿出5億多元作為新農合配套資金,有效保證了新農合正常運行。特別在參合農民工的就醫保障上、貧困人口參合、門診慢性病補償、住院分娩補償、新農合簡便驗廉中醫藥應用等方面,我省還制定了一系列優惠補償政策,為廣大農民提供了堅實的醫療保障。

  新農合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受益是關鍵。為確保這項低水平的保障制度能讓農民真正受益,在補償方案的制定上要求各縣(市、區)本著『以收定支、略有結餘』的原則,在科學測算的基礎上,提高報銷比例和封頂線,降低起付線,從點滴入手,提高參合農民受益程度。

  農民工城裡看病,回家報銷。2007年,省衛生廳下發了《黑龍江省關於做好參合農民工住院補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統籌地區對就醫的農民工實施『先治後報』的政策,農民工在所在城市患病入院後,按照管理機構的要求留好原始及復印醫療文件,合作醫療管理機構在審核無誤後,在患者所在地鄉鎮衛生院直接就可報銷。

  貧困人口參合不用花錢。首先利用民政醫療救助資金,解決農村貧困戶和五保戶參合問題。經民政部門統計,我省五保戶參合率達97.81%,貧困人口參合率達87.13%。同時,為了解決貧困農民看不起病的現象,我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林甸縣等實施了無押金入院,海林市、依安縣在縣域內實施了『零』起付線,這些方式方法明顯改善了貧困農民就醫問題。


  慢性病也能得補償。我省統一確定了25種慢性病,由各統籌地區根據當地慢性疾病的疾病譜,自行選擇10種以上疾病進行補償。各縣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起付線、封頂線及報銷比例,每年補助一次。2008年,我省開展了門診慢性病補償的試點工作,全年共計支出門診慢病補償資金1346.9萬,補償5.4萬人,佔統籌資金的1.4%。

  農村產婦生孩子補三百。我省在大力提倡『住院分娩』的同時,要求各地集中力量抓好育齡婦女生產後的補償工作,各地參照單病種限額補償,每個產婦補償費用都在300元左右。由於此項政策公開、透明,補償快、效果好,群眾對此拍手稱快。

  參合農民用上便宜中醫藥。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農合中的作用,我省制訂下發了《關於新農合工作中中醫藥民族醫藥補償意見的通知》,明確規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使用中醫藥,合作醫療管理機構在住院補償時要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擴大報銷范圍,加大中醫藥的扶持力度。

  由於我省采取多種科學管理措施,使參合農民的受益程度大大提高,2008年全省參合農民受益率達到53.29%。2008年,我省共計籌集統籌資金9.86億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8.09億元。當年82.1%統籌資金全部用於就醫補償上,減少了資金結餘,雙城市等幾個縣當年統籌資金使用率超過了100%,農民受益程度較高。

  為適應新農合的快速發展,我省還在全國首創『村級衛生規范化、鄉村管理一體化、縣鄉醫療集團化、區域衛生和諧化』的農村衛生機構『三網四化』管理模式。同時開展農村衛生人員培訓。我省先後實施了『鄉村大學生計劃』、『農村衛生人纔219595工程』、『萬名醫生支農工程』、『城市衛生支農工程』和『鄉村醫生拜師培訓』等一系列衛生人纔隊伍建設措施,基本建立起了農村衛生人纔培養的長效機制,同時開展了鄉鎮衛生院的建設項目。2004~2008年利用國債資金共建設了594個鄉鎮衛生院。利用省財政建設了59所鄉鎮衛生院。2006年以來,省財政投入2800萬元資金,為全省217所鄉鎮衛生院統一裝備300mAX、數字化B超、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和手術床。

  390萬農民喝上安全水

  擰開水龍頭就能喝上甘甜清冽的自來水,這樣的生活過去只有城裡人纔能享受得到,不過現在在我省,很多農民家也喝上了水質合格、安全方便的自來水。

  我省是全國農村飲水困難的重點省份之一。根據國家確定,我省農村飲水不安全的人口總數為832.24萬人。氟斑牙、氟骨癥、大骨節、大粗脖、克山病、大腸杆菌超標,腸道病、皮膚病等時有發生,氟、鐵、錳超標嚴重,相當多的農民飲用的是水質不合格的淺層地下水。還有一些分布在山前臺地、丘陵漫崗區的自然屯,由於井的出水量小導致用水緊張,而存在水問題的地區又往往是缺水型和水源病型飲水困難同時存在。水問題帶來的苦惱讓農民生活困難,心情難以舒暢。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致力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從2005年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開始至2008年秋,全省共解決390多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隨著一批批投資的下達,清冽的深井水隨著鑽探機噴湧而出,一條條管線架設進農民家中,流淌的自來水沁潤了農民渴盼的心田。


  這些工程的建成,為進一步改善廣大農村,尤其是貧水區和病區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發揮了巨大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農村供水工程也使大批鄉鎮企業由水而生、因水而活,迅速發展壯大。大量農村勞動力得到解放,為新農村建設創造了基礎條件。過去許多地方因飲水困難而不得不佔用大量的人力、畜力挑水和拉水。農村飲水困難解決之後,不僅使更多的勞動力得以解放,走外出打工致富之路,而且還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我省有許多地方,由於水源有了保證,紛紛圍井建成了經濟區,發展庭院經濟,發展養牛、養羊業,以及各類作坊和小型加工廠等。隨著飲水工程的建設,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生活用水。如今,不少農民家中安上了淋浴器和浴盆,購置了洗衣機,大家欣喜地說,如今咱農村人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而在一些地方病區,因水質改善,大大提高了群眾的健康水平,減少了疾病的發生。

  隨著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生活環境的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也隨之變化,一些喝上自來水的村屯群眾喜笑顏開,他們把這項造福子孫的工程稱為『陽光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2008年底以來,國家擴大內需、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使我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迎來了寶貴的機遇。從2008年第四季度到今年4月底,我省已經爭取到擴大內需中央預算內總投資7.11億元,其中國家投資4.27億元,地方配套2.84億元。這些投資又解決了1272個村屯、83.6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在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中,國家給我省安排總投資1.6687億元用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建成492處飲水安全工程,解決飲水安全村屯567個,解決人口37.97萬人。在2009年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中,我省全部解決水庫移民的飲水安全問題。眼下,2009年第三批擴大內需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已到達我省,這一批總投資達到3.1079億元,將解決55.87萬人的飲水問題。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總體安排,今年,我省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的目標是解決4000個村屯,2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到2011年末,將基本解決國家確定的我省農村飲水安全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