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高考作文技巧(下篇):妙用修辭表達有氣勢
2009-05-13 14:27:1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呂曉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指導教師:哈師大附中語文高級教師張苑勛

  張苑勛是哈爾濱市市級骨乾教師、黑龍江省教育學會高中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在第五屆全國省會城市課堂教學大賽獲一等獎。曾被黑龍江省教育學院高中語文教研室及黑龍江省教育學會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聘為全省教師培訓的主講教師。被哈爾濱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院聘為全省『課程改革與教材培訓班』主講教師。被聘為東三省青年教師課堂大賽選拔賽評委。

  【核心提示】

  我們與人交往,看重的是他的風度、氣質,文章也是一樣。古人雲:『文以氣為主』,『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這裡的氣,指的就是我們把胸中蘊積的意思形成文字時的氣勢。作文的文采有時就表現為寫得有氣勢,如何寫一篇有氣勢的高考作文?張苑勛老師告訴我們胸懷大志、善用修辭、選材大氣加上文辭簡潔,就能寫出評卷老師青睞的好文章。

  蘸著真情寫壯志

  詩言志,不言而喻,文章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一個沒有遠大理想、寬闊心胸的人,很難寫出大氣的作品。古今中外把文章寫得氣魄雄渾的,多為慷慨壯志之人。一個人志存高遠,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坦蕩無私,有以奉獻為快樂的情懷;俠骨豪情,有敢與帝王平起平坐的無畏;忠肝義膽,有視富貴如浮雲的灑脫;自信自強,有身處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練達;不屈不撓,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德性。那麼,他就可能寫出讓人熱血沸騰、血脈賁張的文章。正所謂有『乘長風破萬裡浪』之志,『下筆則煙雲飛動,落紙則鸞回鳳驚』。以寫秋為例,古人多是悲秋??淒涼感傷,而在偉大領袖毛澤東筆下卻是『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浪淘沙·北戴河》),充滿了改天換地的豪氣。為文者,氣為先,如果能胸中豪氣凌雲,那麼我們筆下的文章自然就會流露出一種英雄氣象,『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從這一點上說,要達到語言有氣勢,文筆的好壞則並不是最主要的了。

  另外,要想寫出有氣勢的作文,我們必須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激情。劉勰說:『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只有胸中情如海,纔能筆底思如潮。沒有火,礦石不能化為鐵,鐵也煉不成鋼。沒有真情也就沒有好文章,更不要說寫出有氣勢、感染人的好文章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對人生都能保持一種曠達的熱情,不向厄運低頭,也會造就有氣勢的好文章。蘇軾在一生中被一貶再貶,但是他始終保持一種高昂的勁頭,憑著『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終創豪放詞風。


 

  妙用修辭造氣勢

  要想使語言表達有氣勢,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如誇張、反復、排比、反問等,能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的。

  誇張這種修辭方法一般重在情感的抒發,而不在事實的記敘,所以能給人很深的印象。例如項羽說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讓人一讀就能感覺到楚霸王力能扛鼎的氣勢。

  反復,不管是連續反復還是間隔反復,都是在有意地重復使用同一詞、句、段,也就是為了突出和強調自己的意思,加強語氣和感情。比如《保衛黃河》的歌詞:『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充滿了戰斗豪情,作者把全國人民高漲的抗日熱情比喻為『黃河在咆哮』,兩句連續反復,讀起來鏗鏘有力,音樂性和形象性極強。結尾四句『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有節奏,有旋律,既充分體現了軍民的戰斗決心,又給人一種音樂美的感受。

  排比,使平列的多層內容和多層形式統一起來,整齊勻稱、音律鏗鏘、節奏感強。這種修辭方法能一氣呵成地渲染藝術形象,充分抒發感情;還能夠擴充文章的內容,增強文章的氣勢??論述則周密深刻,抒懷則強烈濃重。其表達效果與古代『賦』中的鋪陳手法相當。例如:『當畢達哥拉斯選擇陽光而拋棄凱撒時;當莊周選擇「掉尾於田間」而拋棄宮闕時;當張狂的阮籍長嘯山間,瀟灑的嵇康輕撫《廣陵散》,淡泊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時──兩個重逾千斤的方塊字浮出水面:個性。』這裡的幾個排比句環環相生,絲絲入扣,一氣呵成地引出了個性的話題,有氣勢,也很有感染力。

  反問則能把原來確定的意思表達得更加鮮明、不容置辯,因此比正面表態更有激發鼓動的力量。反詰語氣的運用,容易集中讀者或聽眾的注意力,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從而達到加強語言力量的效果。

  如果能恰當地使用排比、誇張、反復、反問等修辭方法,那麼文章的語言很容易就能有氣勢。但是要注意,誇張不要沒有了客觀基礎,反復不要變成了重復囉唆,排比不要讓人感覺在生拼硬湊,反問不能到處濫用。

  題材大氣見素質

  除了表達技巧外,要想使語言表達有氣勢,我們還要注意選材:要選擇那些具有闊大意象的事物融入我們的文章,通過景物、事物的搭配組合形成文章的氣勢。

  李白的詩句就是最好的證明,如他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人以如椽大筆,彩繪長江雄偉氣勢:『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長江;雪山??形容白波洶湧,堆疊如山。這幾句詩的意思是:只見長江浩浩蕩蕩,直瀉東海,一去不返;萬裡黃雲飄浮,天色瞬息變幻;茫茫大江,白波洶湧奔流,浪高如雪山。詩人豪情滿懷,筆墨酣暢,將長江景色寫得境界高遠,氣象萬千。何等雄偉,何等壯美!

  曹操的詩也因喜從大處落筆、語言古朴,而顯得氣勢宏偉,內涵厚重。比如他的《觀滄海》,描繪大海的壯闊景象:『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時空悠遠,境界開闊,顯示出鮮明的個人特色。

  我們還可以回想一下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作者在『望』字之下,以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營造出大氣磅礡的意境。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

  我們在構造作文時,應該學習前人,在文章需要的地方多選擇並描繪如『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具有雄渾氣象的景物,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容易讓人在閱讀時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氣勢。


 

  文辭練達意無止

  秦牧說:『在要表達深刻的思想、復雜的事物、沸騰的感情時,在作品中「節骨眼」的地方,適當運用疊句,常常能給人一種「百轉千回,繞梁三日」那樣的感受。』這話很有道理,但絕不是說,只有運用反復、排比等手法大量的鋪陳敘述纔能達到語言表達有氣勢的效果。相反,有時簡潔更易於形成氣勢。『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古今中外許多大家都論述過文風簡潔的問題,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我只想澄清一個認識,那就是喋喋不休是貌似強大實則外強中乾,並不會使語言有氣勢。嚴羽說:『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癢;語貴灑脫,不可拖泥帶水。』拖泥帶水的文字永遠不會讓人感覺到擲地有聲的氣勢。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寫到成吉思汗回復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的戰書,只有六個字『你要戰,便作戰!』讀來真是讓人慷慨激昂、意氣奮揚。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用語雖簡卻感激悲壯、語短意長。千百年來一直使我們對臨危赴命、捨身為國的英雄氣概神往不已。

  語辭的雄偉健壯,遒勁有力,能表現出開闊的境界和磅礡的氣勢。要靠我們在選擇詞語、句式、辭格和音律上下功夫,要靠我們對於生活中的狂風暴雨、金戈鐵馬、驚濤駭浪有敏銳的洞悉與體察。更要緊的是,要想寫文章的時候能夠『筆下走風雷』,我們必須『志當存高遠』。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