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進口大豆暴增84倍 專家建議限進口保豆農
2009-05-14 07:10: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4日訊 東北地區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但今年以來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的大豆進口量均出現了激增。海關總署5月11日發布的進出口預警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大豆進口量超過1000萬噸,累計進口1015萬噸。其中,黑龍江進口大豆44.1萬噸,同比增幅達到了84.5倍。

  而作為我省最大的油脂加工企業,被稱為國產大豆『最後守望者』的九三集團,今年第一季度成為進口大豆最多的我省企業。

  九三集團成進口主力

  對於黑龍江大豆進口數量的猛增,哈爾濱海關統計處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進口數量較少。2008年第一季度,黑龍江進口大豆只有5156噸,而今年前三個月的進口數量分別達到19萬噸、7.9萬噸以及17萬噸左右。』

  這位工作人員同時強調,黑龍江一季度進口了44.1萬噸大豆,並不意味著有這麼多數量的大豆進入黑龍江省境內。據介紹,黑龍江的一些油脂加工企業在沿海地區建立了分廠,這些沿海分廠進口的大豆基本上在沿海地區消化,但還是被算作黑龍江進口的大豆。

  黑龍江油脂加工企業中在沿海地區建有分廠的只有九三集團。2004-2007年,九三集團在沿海的大連、天津、廣西三地上馬了大豆壓榨項目,以方便對進口大豆進行加工,每年加工能力450萬噸。九三集團另在黑龍江有5座油脂加工廠,主要加工國產大豆,年加工能力約為250萬噸。

  消息人士透露,黑龍江一季度進口的大豆主要來自兩家企業,一家是九三集團,另一家是黑龍江地方儲備糧公司,其中九三集團一季度共進口42.3萬噸大豆。

  九三集團內部人士透露,該集團在黑龍江境內的5座工廠生產經營面臨著很大壓力,沿海3座工廠形勢要好一些,所以今年一季度進口的大豆數量比較多。

  成本壓力致油企倒戈

  去年年底,有媒體報道九三集團全面停產,這讓總經理田仁禮大為光火,他表示只是加工國產大豆的黑龍江5座工廠停工,加工進口大豆的沿海3座工廠仍然正常經營,4個月後,造成九三集團的國產大豆加工虧損的問題並沒有多少變化。

  據黑龍江東源油廠總經理聶孝軍測算,目前進口大豆的成本價格在每噸3500元左右,在南方沿海地區按照豆油每噸7300元、豆粕每噸3100元計算,企業加工每噸進口大豆的利潤約為200元。而在目前的豆油、豆粕價格水平下,黑龍江油廠使用國產大豆只能保本。由於加工進口大豆仍有利潤可賺,九三集團加大進口量也就可以理解。

  去年10月國家在東北啟動大豆國家收儲後,每斤1.85元的收儲價格使中國大豆價格遠遠高出國際市場的平均水平,成為市場上的『價格高地』,進口轉基因大豆趁勢蜂擁而入。黑龍江一些使用國產大豆的油廠試圖購買進口大豆以避免停產噩運,但是由於種種限制,該項交易胎死腹中。

  進口大豆雖然沒有進入中國大豆的最後堡壘黑龍江,但是用進口大豆加工而成的豆粕與豆油卻在黑龍江市場上大肆攻城略地。

  黑龍江陽霖油脂集團總經理劉玉霖說,今年春節前後,進口豆粕制成的豆粕倒灌進入黑龍江市場,這些豆粕從秦皇島或大連發出,加上路費,還是比黑龍江當地的豆粕便宜。

  海關總署上述報告顯示,轉基因大豆產品在黑龍江省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大,其中豆油佔黑龍江市場份額的80%,國產豆油只有20%,豆粕市場90%左右是轉基因豆粕,與2008年年初非轉基因產品佔大部分的形勢相比剛好相反。

  限制進口保護豆農?

  面對嚴峻的形勢,業界懮心忡忡。

  黑龍江農業科學院大豆專家張瑞英說:『1995年,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只有7%左右,2005年已經上昇到60%~70%。』2008年,中國進口大豆達到3744萬噸,自產大豆約1650萬噸,進口大豆佔總供應量的比例達到69%。中國對進口大豆的需求未來幾年內預計還將持續增加。

  中國本土最大的油脂加工企業中糧集團今年4月在天津啟動總耗資40億元的糧油綜合基地項目,建成後油脂油料年加工能力將從目前的800萬噸擴張至1500萬噸,進口大豆將是主要的原料來源。

  美國農業部日前公布世界農產品供需報告預計,2009/2010年度,中國進口大豆數量將達到3810萬噸,在中國需求等因素的拉動下,美國大豆出口數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2.6億蒲式耳(1蒲式耳=27公斤)。

  對於有增無減的大豆進口,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呼吁采取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限制進口的呼聲此起彼伏。但是從5月10日公布的《國務院關於當前穩定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來看,限制大豆進口並未成為政策選項。

  張瑞英說:『今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減少20%左右,在進口大豆的衝擊下,農民種大豆不掙錢甚至虧本,不願意再種大豆。我國已經加入WTO,要遵守有關承諾。但是在大米進口領域,日本至今沒有放開,對國外大米有種種限制,如果解除這些限制,黑龍江大米早就大量進入日本市場了。在世貿組織框架內,我們需要合理利用規則控制大豆進口,保護中國自己大豆產業。』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