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4日訊 最近,市民經常在傍晚的時間段裡,接到『平安保險公司』打來的電話,被詢問是否是平安的老客戶、家人或朋友,是否買過保險,有的市民甚至一天內能接到兩三個這樣的電話,令人煩不勝煩。
近日,記者根據一條線索發現,『平安』擾民的來電,竟然是該公司一些業務員的個人行為,更帶有一定欺騙性。
給保險業務員當『話務員』,女大學生8小時『白打』了400多個電話
線索是某高校女生金蘭(化名)向本報提供的。她見校園內有『平安保險公司招話務員』的小廣告,說一周工作5天,每天4小時,一個月底薪450元加提成。
4月27日,金蘭開始在龍江街38號一民宅內當起了話務員:拿著一疊手機號段打印單,以『平安人壽保險公司售後服務人員』的名義挨個號碼撥打,兩天共工作8個小時,打出400多個電話。
金蘭發現,自己按僱傭者的要求撥電話,常被接電話者指責為『騷擾』、『討厭』,更有人懷疑她『售後服務人員』的身份。她發現僱傭她的人,實際是保險業務員,讓金蘭打電話是為了給她把客源引來。於是金蘭提出辭職,並索要兩天的工資,不想,那保險業務員稱工作滿3天纔有工資,金蘭『白打』了400多個電話。
金蘭還向記者反映,高校校園內經常出現平安保險招聘話務員的小廣告,地址都一樣,就是聯系人不同。
記者應聘話務員,『工作』是冒充保險售後服務人員
按著金蘭提供的線索,記者直接撥通一姓史的保險業務員的電話,提出應聘做話務員,面試時間就定在第二天的上午。
與史業務員約在龍江街45號樓下見面後,記者直接問:『是平安人壽保險公司招的話務員嗎?』史說:『不是,跟公司沒關系,你是給我做話務員,工作滿3天有工資,你就負責打電話,把對方約來,我跟他們見面,介紹保險。如果你約的人在我這買了保險,按著保險金額的不同,你每月還有50元至1000元的提成。』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龍江街38號一處7樓居民住宅『上班』。房間裡已有十幾個人,其中有六七位是保險業務員,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兩名話務員,以『平安人壽保險公司售後服務人員』的名義,為其不停地撥打電話。如果對方信以為真,並提出更詳細的問題時,話務員就將電話交給業務員來對答。而沒有話務員的保險業務員,就乾脆自己拿著電話號段打印單撥打電話。
史業務員給了記者一部小靈通以及手機號段打印單,還有他們稱之為『話術』的電話用語,並告訴記者:要有心理准備,很多人接電話不客氣,如果問你他的電話是哪來的,你就說,全市的號段我們都有。如果對方是『老客戶』,你就說,通知你一件重要的事情,現在公司對老客戶有800元和300元的贈卡;如果不是老客戶,你就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憑身份證可免費領取價值3萬或6萬元的意外保險卡。然後把有意者約到龍江街45號,我來跟他們談。
兩小時打出100多個電話,真是招人煩
記者開始撥打137號段的手機,盡管兩個小時內撥打出100多個電話,史還是嫌慢,不停地催記者加快語速,電話中遇到有意者,記者就將電話號碼記下,史則馬上再給對方發過去一條寫有約談地點、時間、聯系人的短信。
100多個電話中,除空號、停機、關機、無人接聽的,客氣的有意者不足10人,多數接聽電話的人表現出厭煩情緒。有的只要一聽記者報出『我是平安保險的售後服務人員』,啥話不問,就掛斷電話;有的回應:『我沒時間,別再打了。』一男士強忍著怒氣說:『你們怎麼纏上我了,有完沒完了?』一女士則狠狠地說:『你們打過多少遍這樣的電話了,再打,我告你們。』
平安保險:總公司沒有老客戶贈卡活動
撥打兩個小時的電話後,記者主動說:今天先工作到這兒吧。史說:可以,但工資要從明天算,今天沒有。接著就勸記者:『你直接做保險業務員吧,上幾節課,你就知道一些險種了,然後你也可以僱話務員,在這兒幫你打電話,約客戶。』當記者追問是否真有免費贈意外保險卡時,史說,有,但屬於辦保險附贈的。
事後,記者撥打平安客服電話95511,詢問是否有老客戶贈卡活動,接線員說,總公司沒有這樣的活動。記者又撥通平安保險哈爾濱的投訴電話,了解到贈卡、免費領取都不是公司的統一活動。接線員說,平安雖有售後服務部門,但絕不會到處撥打電話。
保險業務員為了擴大業務,私自僱人通過電話以公司名義、用虛假信息引市民『上套』,這種行為應引起市民警惕,同時,其所屬保險公司應對這種行為加以規范和管理,避免引發經濟糾紛。勞動監察部門也提醒:這種招聘用工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隨意性大,沒有法律保障,求職者不要上當被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