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4日訊 今年2月,哈爾濱市呼蘭區韭菜因其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等因素,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有了金字招牌,韭菜的行情應該是水漲船高。但今年韭菜價格卻跌至近年來最低點,每斤纔賣0.15元。
因為不賺錢,菜農們紛紛放棄繼續種植韭菜。同時,菜農們也在困惑明年的韭菜該咋種?專家表示,提高抗風險性,合作經營、走規模化道路纔有出路。
9日,在道外區大方裡早市,每捆1斤重的韭菜纔賣0.5元,比去年同期至少便宜了一半。今年韭菜為什麼這麼便宜?
帶著疑問,記者來到遠近聞名的韭菜基地——呼蘭區雙井鎮新興村。在這裡,種韭菜的塑料大棚零星『散落』在地裡,更多的韭菜直接『裸露』著,有的韭菜地被重新翻過種上了玉米。
從4月上旬上市後,韭菜價格就持續走低,現在每斤只有0.15元,為近年來最低價;而今年最高時每斤韭菜也只賣到0.6元,多數時期維持在0.35元左右,而去年最高時能賣到1.55元。
由於種韭菜賠錢,大多數菜農在頭茬韭菜收割後,就主動拆掉大棚放棄了韭菜的二茬和三茬種植。這樣做導致新興村的韭菜種植面積從4月初的1200畝減少到現在的七八百畝。
韭菜沒有賣上好價錢,除了人為因素外,主要是受『倒春寒』的影響。今年呼蘭韭菜上市略晚於去年,致使其上市之初正趕上南方韭菜大量湧入哈市發生『衝撞』。隨後,省內其他地區韭菜也紛紛上市,更使呼蘭韭菜行情每況愈下。而往年,呼蘭韭菜70%-80%銷往七臺河、佳木斯、大慶等地,今年外銷量卻劇減。據估算,新興村菜農至少減收200萬元。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