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5日訊 記者從昨天召開的市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獲悉,會議審議通過的《哈爾濱市貫徹落實全省『八大經濟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八大經濟區』的戰略部署,進一步發揮哈爾濱市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預期到2015年,將哈爾濱基本建成全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區、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集中區、對外開放前導區和『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區。
新型工業化示范區
優勢戰略產業佔工業總量八成以上
【目標】全面完成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建立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新型產業基地,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4個優勢產業和4個戰略產業總量佔工業總量比重保持在80%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年均下降5%以上,裝備制造業信息化程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任務】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重點加快裝備制造業企業生產技術網絡化和系統集成化,改造醫藥、石化行業企業的生產服務流程,提高新材料、新能源行業企業的生產成本控制和經營管理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壯大裝備制造、食品、醫藥、化工4大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4個戰略產業,構建『4+4』產業體系。著力打造電站成套設備、汽車、飛機制造、風電設備、鋁鎂合金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鏈,提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哈大齊工業走廊哈爾濱段建設,重點發展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工業、機電工業、現代醫藥工業、環保產業、信息產業、綠色食品工業和現代物流業。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產業轉移的機遇,強力推進哈動股份核電裝備國產化、哈空調超高壓電力變壓器和風電機組、東安自動變速器、哈飛直15通用直昇機、中煤龍化100萬噸甲醇及後續產品、東輕公司超大規格鋁板帶材等一批具有牽動作用的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產業高端化。以做名牌產品、創名牌企業為核心,鞏固提高已有品牌,培育創造新興品牌,著力打造『國字號』、『龍字頭』品牌企業,形成一批擁有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的企業群。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和企業循環式生產,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和示范園區。實施清潔生產,突出抓好冶金、電力、能源、化工等行業的節能降耗,不斷提高廢水、廢氣、廢渣的綜合利用水平。
打造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
農民人均純收入萬元以上
【目標】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全面建立,農民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提昇。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00億元以上,第一產業增加值700億元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35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萬元以上。
【任務】加快構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按照都市型、近郊型、遠郊型農業3個圈層,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到2015年建設規模連片高標准糧田250萬畝。加快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集聚區建設,打造有機米、有機奶、有機肉、有機菜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加大農產品注冊商標、地理標志農產品申報和保護力度,培育有機、綠色農產品知名品牌。到2015年中等規模以上養殖小區達到1000個。依托資源優勢,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產業,重點推進哈開發區、雙城、賓縣、呼蘭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按照生產園區化、經營公司化、體制合作化、體系產業化要求,重點建設稻米、大豆、玉米、乳品、生豬、肉牛、肉蛋雞、蔬菜、食用菌、林木10大產業帶,到2015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50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大中型灌區為重點,抓好友誼、倭肯河、龍鳳山、香磨山、西泉眼、白楊木等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以中小河流治理為重點,加快拉林河、螞蟻河、呼蘭河等中小河流的河道治理,力爭2010年完成松乾堤防消險加固、昇級達標工程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扶持黑龍江省農機工業園建設,增加大型機具保有量,到2015年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79%以上,改造中低產田200萬畝。推廣三大作物高產栽培模式,3年內基本實現水稻大棚育秧。大力發展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重點推進哈達、金谷、新勝等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昇級改造。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集中區
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60%
【目標】科技綜合實力、自主創新能力、科技支橕能力顯著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的群體優勢基本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力爭達到60%,成為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和集聚效應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集中區。
【任務】集成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優勢,啟動現代農業科技支橕、重點高新技術產業提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新能源與節能技術創新4項工程。積極發展光機電一體化、能源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食品安全6大高新技術產業技術聯盟,在做實做強30個技術聯合體的基礎上,發展風電機組總裝、LED照明、混合動力汽車、現代農機裝備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鏈。積極推進國家火炬計劃哈爾濱發電設備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支持電站成套裝備等關鍵技術研發,帶動香坊區發電設備配套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發電設備特色產業集群。積極推進國家火炬計劃哈爾濱汽車制造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混合動力和全電動汽車的研發與產業化,促進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產業集群發展。積極推進國家火炬計劃利民新醫藥產業基地建設,通過產學研聯盟和技術研發基地建設,實現制藥產業集群式發展。積極推進國家火炬計劃哈爾濱抗生素產業基地建設,重點加強抗生素原料藥和新型制劑技術研發,保持哈爾濱市抗生素類藥物在全國的領先地位。以南崗區為重點,以科教資源為基礎,以大學科技園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支橕,整合、集成、創新、應用優勢科技資源,探索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融合』的發展模式,促進知識創新區建設,打造集聚創新、研發、孵化功能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對外開放前導區
對俄貿易額年均增長20%以上
【目標】東北亞重要經貿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建成面向東北亞的重要產業聚集區和進出口貿易加工基地。打造『全國對俄經貿中心城市』,在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中的龍頭輻射作用更加突出,對俄貿易額年均增長20%以上。
【任務】在建設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中發揮重要陸路門戶作用,強化面向東北亞的產業集聚和出口加工基地功能,建設國際先進裝備制造業、食品工業、高新技術產業、旅游觀光產業、林木加工、冶金、建材、輕紡等產業基地。加快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哈爾濱段建設步伐。大力開拓俄羅斯市場,強力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充分發揮大型骨乾企業的牽動作用和對俄進出口商品集散作用,努力擴大名牌商品出口,逐步由俄羅斯遠東地區向腹地延伸。積極構建陸海聯運大通道,以『中-俄-中』的運輸方式擴大對外運輸綜合能力,加快哈爾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發揮哈爾濱內陸港國際聯運優勢,為擴大對俄經貿提供便捷的鐵路運輸通道。加強與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合作,在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方面取得新突破,提昇現有加工貿易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進出口產品結構調整,以機電、高新技術和醫藥等產業為依托,調整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重點培育和扶持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出口商品,加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以及大型成套設備出口比重。
『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區
旅游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6%
【目標】全面樹立『冰城夏都』城市品牌形象,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旅游業競爭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總收入年均增長16%左右,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建成集冰雪體驗、避暑度假、商務會展、旅游集散於一體的國際知名綜合旅游目的地。
【任務】完善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礎設施和信息、諮詢等公共服務設施,提昇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旅游服務水平。組建旅游投資集團,打造具有國際水准的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游客集散地與旅游服務中心。做強冰雪旅游品牌。大力發展冰雪藝術,完善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冰燈藝術游園會3大冰雪主題公園,建設功能齊全、內容豐富的冰雪藝術館和廣場、街區冰雪藝術精品,建設松花江、馬家溝、阿什河冰雪風光帶和冰雪藝術畫廊,在群力新區文化產業園區打造世界首個集冰雪藝術、運動、娛樂為一體的室內冰雪樂園。以亞布力旅游度假區為龍頭,以現有比賽場館為依托,積極申辦冬奧會和大型國際賽事,進一步提高冰雪體育運動競技水平,提昇冰雪運動競爭力和影響力。建設冰雪文化研究基地,以冰雪資源、冰雪產業、冰雪旅游、冰雪藝術為主題,以北緯45°線上國家為合作經濟圈,加強國際交流,努力實現建設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目標。開發夏季旅游拳頭產品,突出夏季避暑勝地品牌,整合夏季節慶活動,精心打造『哈爾濱之夏旅游文化節』。突出城市風情特色,系統開發松花江水上游憩帶和松花江生態景觀廊道,著重開發大型水上游船項目和沿江休閑避暑旅游產品。在太陽島風景區『原野風光』、『冰雪文化』、『歐陸風情』旅游功能定位中,適度增加休閑和度假功能,打造城市內夏季旅游第一休閑區。采用『文化+商業+休閑娛樂+餐飲』的綜合休閑業態模式,以中央大街為主軸線,打造歐陸風情文化主題街區。依托豐富的自然風光資源,以城市中心區為核心,輻射周邊地區,打造平山、二龍山、亞布力、帽兒山4個旅游度假地,開發鳳凰山、龍鳳山、丹清河、興隆森林公園、方正森林公園等生態旅游資源,構建環城自然風光游憩帶的空間網絡,形成北方森林生態旅游品牌。加快音樂廳、藝術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現有cool風情秀演藝基礎上,突出歷史文化積淀和地域文化特色,彰顯高雅藝術氣質,塑造本土文化娛樂品牌。
同時,要積極主動參與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建設,科學、高效利用煤炭資源並延長產業鏈,形成以煤化、水電、風電等新興能源工業為主導的煤電化產業體系。借助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發揮森林資源豐富優勢,突出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大力培育和發展生態主導型經濟,實現人口、經濟、資源、環境良性互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