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哈汽輪機: 邊建廠邊造首臺國產大型汽輪機
2009-05-16 14:29:5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方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6日訊 2006年12月,哈爾濱熱電廠。一臺轉動了近50年的汽輪機按照國家節能減排、『上大壓小』的政策,完成了為共和國輸送動力的歷史使命。可它那洗盡鉛華的金屬軀體,卻依舊在默默地述說著哈汽輪機人迎難而上,制造出新中國第一臺國產2.5萬千瓦汽輪機的燃情歲月。

  汽輪機廠生產『汽車輪子』?

  1958年9月29日13時30分,新中國第一臺2.5萬千瓦高壓冷凝式汽輪機,在當時的哈爾濱汽輪機廠試車成功,中國不能制造大型高壓汽輪機的歷史從此被改寫。此時,這座工廠的一、二期工程建設還未正式交工投入驗收。

  與哈市『三大動力』的其他兩兄弟相比,1958年初哈汽決定制造這個『新中國第一』時,面臨著更多的困難。當時,哈汽輪機正在加緊進行著房區建設和設備安裝,除木模、工具等少數輔助車間投產外,主機車間等主要生產車間都還在施工中。與此同時,當時該廠的技術人員也很缺乏,派往蘇聯和上海學習的工程技術人員還未學成歸來。當時從全國各地抽調來的技術工人等級普遍偏低,除從上海汽輪機廠調來的少數職工具有一定的汽輪機生產經驗外,多數新招入廠的人對汽輪機知之甚少,有些人入廠前竟以為汽輪機廠是生產『汽車輪子』的工廠。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

  百廢待興的共和國急需大型汽輪機武裝新建的發電廠。為了祖國的需要,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哈汽輪機廠義無反顧地一邊建設新中國第一家大型專業汽輪機工廠,一邊開始了新中國首臺國產2.5萬千瓦汽輪機的制造。

  葉片車間尚未竣工,就將還未安裝設備的光軋型鋼工段改為臨時葉片車間;生產非標准設備沒有場地,就在冷作車間露天行車場中安裝臨時設備進行加工;機械化造型設備和清理設備還未到廠,就用手工造型;生產的主力———5級以上熟練技術工人不足,就動員中級技術人員和有生產經驗的乾部下基層充實生產一線,並組織快速培訓,一位老師傅帶多個徒弟,讓新手盡快掌握生產技術……

  與此同時,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也緊鑼密鼓加快步伐,1958年初主機車間等相繼部分投入使用,加快了生產進程。在生產的關鍵時刻,主機車間進入12小時兩班倒的緊張狀態。許多職工連續幾十個小時不停機、不休息,餓了就在機床旁簡單吃口飯,困了就用冷水澆澆頭。在忘我的工作中,多項技術難題被突破,新中國首臺2.5萬千瓦汽輪機終於在哈爾濱誕生。

  廠子建成了,『長子』誕生了

  當年10月,哈汽輪機廠基本建成,當時的一機部副部長汪道涵代表國家前來驗收,當看到這臺設備順利達到額定轉速,運行平穩後十分高興地表示:『你們不容易啊!廠建成了,同時第一個「兒子」也誕生了。』

  不等不靠,為了國家利益不記個人得失忘我工作。從半個多世紀前的那一刻起,這種精神就支橕著哈汽輪機勇立中國汽輪機產業的排頭。從單機容量不足10萬千瓦到單機容量超過百萬千瓦,從亞臨界、超臨界到超超臨界,從常規動力到核動力,一個個新中國的『第一』在哈汽輪誕生。

  半個多世紀彈指一揮間,到2008年,這個當年以生產2.5萬千瓦產品起家的企業,年產量達3011.1萬千瓦,不僅名列國內汽輪機行業第一,也位列世界同類企業首位,登上了世界汽輪機產業的巔峰。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