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avva在為記者激動的講述她在哈爾濱的生活 東北網記者 楊帆攝 |
東北網5月18日訊 (記者吳瓊 楊帆 畢曉紅 王一森 顧碩) 5月180餘名外國游客從世界各地來到了哈爾濱,來到這裡尋找他們祖輩父輩的印記,同時也為我們講述了他們在這裡的故事。
Yvonne Webb:尋找父親的足跡
Yvonne Webb來自澳大利亞,她的父親是俄羅斯人,為了援建中東鐵路,她的父親曾經在哈爾濱工作。但是對於中國,對於哈爾濱她僅有兩張照片的記憶。Yvonne說,她和父親生前交流很少,所以幾乎不了解父親在中國的生活,唯一留下的只有兩張照片。為了尋找父親的足跡,Yvonne來到了中國,來到了哈爾濱。他父親留下的照片中其中一張就是在哈爾濱松花江鐵路大橋拍攝的。這一次Yvonne特意來到了這個承載著百年歷史的老橋,她興奮的告訴記者,看到了這座橋,她仿佛看到了年輕時代的父親。哈爾濱對於她來說,像是一本歷史書,每一處老建築,每一條老街都承載著對於親人的思念。
Dydia Savva:哈爾濱就是我的家
Dydia 1927年出生在哈爾濱,在中國生活了20年。當記者問道她對哈爾濱的印象時,她眼含熱淚的說:『This is my city. (這就是我的城市)』Dydia的童年,少年時代是在哈爾濱度過的。當時她在蘇維埃小學上學,學習的主要科目有俄語,英語和日語。因為當時戰爭的緣故,他們不得不學習日語。現在,老人還依稀記得幾句日語。後來Dydia來到了大連,在大連的海關工作,也是在這裡她遇到了陪伴自己一生的愛人,一位年輕的蘇聯小伙。老人嘴角帶著一絲微笑,說中國對於她來說,意味著太多太多,這些用言語難以表達。Dydia現在一直生活在澳大利亞享受著自己的晚年生活。
Gerald Lavrin:哈爾濱是我童年的樂園
Gerald Lavrin來自美國,1935年出生在哈爾濱。哈爾濱對於他來說是充滿了童趣的樂園。他的家位於中央大街141號。老人這次來回到他的『家』,發現現在已經搖身一變,成了一家銀行。Gerald說自己小時候很貪玩,經常在自己家的小二樓上爬上爬下。有時候出去玩,直接就從窗戶爬出去,Gerald說那種感覺很爽!
Gerald的父親是一名牙醫,他們在哈爾濱生活得很好,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豐富。每逢周末,他們還會去太陽島上劃船,全家人野炊。Gerald的叔叔在哈爾濱開設了一家卷煙廠。我們所熟悉的『老巴奪』香煙就是他叔叔創立的品牌,而『老巴奪』正是以他叔叔的名字命名的。
Gerald 14歲的時候離開了中國。這一次回到哈爾濱,對於哈爾濱的變化他難以想象。難以想象過去的一座小城現在已經變成一個擁有幾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難以想象過去的小房現在都已變成了摩天大樓……
很多曾經生活在哈爾濱的外國人都用『美』來形容哈爾濱。這『美』不僅體現在那些充滿著異域風情的老建築,還體現在他們的心裡。正是勤勞的哈爾濱人民塑造了這種『美』,同時也將這種『美』根植在這些『老哈爾濱人』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