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0日訊 2008年2月,國務院發布『限塑令』,規定從當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如今『限塑令』已實施近一年,哈爾濱市市民是否適應了花錢買塑料購物袋。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大超市塑料袋使用量下降18日12時,記者在會展中心家樂福超市蔬菜區看到,前來購物的市民中不少人手裡都多了個袋子。『我天天買菜,不能天天買袋子。』拎著竹筐買菜的郭女士告訴記者,20年前買東西都是自己帶籃子或袋子,現在再拿起來,雖然麻煩些,但比起環境污染這樣的大問題,還是值得的。

市民超市購物自備袋。
超市孫邦義經理介紹,限塑令之前,顧者總以不夠結實等理由多要袋子。而現在自帶環保袋購物的消費者是去年同期的好幾倍,而且由於要收費,多要袋子現象也基本絕跡了。
記者從大潤發、沃爾瑪等幾家超市了解到,超市對『限塑令』均持歡迎態度,並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
農貿市場受阻一把蔥難收袋子錢
和大型超市情況相反,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哈市市區大多數農貿市場內,各種不合格塑料袋仍在公開地大量無償提供給消費者。
19日10時左右,記者在香坊區橫道批發市場看到,幾乎所有的攤主都在使用各種沒有任何標志的薄塑料袋,且全部為免費提供。
『我賣一把蔥,也就三五毛錢,怎麼好意思再向人家收塑料袋錢?』賣蔬菜的攤主陳先生介紹,『限塑令』生效後他們有段時間也不敢使用這些塑料袋了,但居民反對的聲音很大,考慮到一兩塊錢的蔬菜還要另收一角錢的塑料袋錢的確有些勉為其難,加上有關部門的查處也並不嚴厲,因此大家便逐漸恢復到了以前的狀態。
喚起全民環保意識從生產源頭上遏制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環保專家李景龍建議,『限塑令』是個全民性的活動,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提高環保意識,纔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環保理念。
省社科院研究員張寅森認為『限塑令』要更好地實施,應從源頭上遏制。質監部門應加強對於塑料制品生產企業的監督監管,杜絕不合格塑料袋的來源;工商部門要打擊肉菜市場違規使用不合格塑料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