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就業
搜 索
職教培訓成就業新途徑 大學生『回爐 』職業技校
2009-05-20 09:43:57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姜斌 林樂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數控專業高級班學生在齊二機床集團重加事業部頂崗生產實習。齊工攝

  東北網5月20日訊 哈爾濱工業高級技工學校開設的『服務外包BPO高級技工班』,首批40名學員中有26人是大學畢業生;而在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技校有著這樣一個特殊的班級——數控技術本科高級班,30名學生均是來自各大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其中21名大學生通過『回爐』已成功就業。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日前舉辦的我省技工教育諮詢日獲悉,2008年高校畢業生選擇到技工院校『回爐』學技能的佔技校招生總數的8%。金融危機下,面對不斷增加的就業壓力,大學生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成為就業的一個新途徑。

  走出校門尋找就業定位 大學生當藍領求職思路的『拐點』

  在即將走出大學校門的時候,王凱的人生沒有按劃定的軌跡發展,而是發生了逆轉。王凱原是一名哈爾濱師范大學物理系的畢業生,2008年的春天,他開始奔波於各地的招聘會,結果是一次次的碰壁。他說:『沸騰的熱血像澆了氟利昂一樣涼了下來。』後來他在齊齊哈爾市的一次招聘會中看到齊二機床集團技工學校數控技術高級班招生,專門招收應往屆大學畢業生,經過短時間的理論和技能的學習可以直接進入齊二機床集團工作。在網上對齊二機床集團和齊二機床集團技工學校進行了一些了解和一番思想斗爭後,王凱報了名。

  王凱參加了齊二機床集團技校的數控技術本科高級班學習後,現被學校擇優分配到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重加事業部工作,主要是數控機床電氣部分的維修工作。『我現在一個月掙2500元左右,再也不用「漂了」。雖然沒當上老師,但我能養活自己了,而且以後發展前景也不錯。』王凱對自己的現狀很滿意。

  據齊二機床集團技工學校教學校長柳麗華介紹,隨著數控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對裝配、調試、操作和維修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普通的技校生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現代技術的要求,而社會上有很多的大學生卻為找不到工作發愁,學校看到這些情況後,決定招收大學生,滿足企業用人的要求,這個想法和集團公司『一拍即合』。2008年四五月份,學校相繼成立高級數控專業『特殊班』——本科班和專科班。其中本科班30人,專科班48人,這個『本科班』裡的30名大學畢業生分別來自齊齊哈爾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佳木斯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天津大學等省內外高校,還有一名研究生。他們在齊二機床集團技工學校經過3個月的數控專業課學習和9個月的頂崗實習後,已有21人順利進入齊二機床有限公司,成為高級技術工人。曹春雨原畢業於齊齊哈爾大學體育系,半年的時間迅速提高了技能,現操作75噸跨160數控落地銑鏜床,已成為副級工。王鳳軍原畢業於齊大的中文系,現已提拔到計劃室工作並得到了領導的認可。畢業於齊齊哈爾大學計算機專業專科的謝鑫,參加數控專業專科班學習,不僅學到了數控知識,還將自己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派上了用場。他說,當初在原來學校學習純理論的東西多,在這裡結合實際的知識多,並且知識能融匯貫通,實踐中上手快,自己有自信成為操作機床的多面型人纔。由於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比較高,接受能力強,很受企業歡迎。


 

  訂單培訓搭建就業平臺 技校一次性就業率平均達到95.6%以上

  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技工教育處處長孫同波介紹,從2003年以來,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持續走高,一次性就業率平均達到95.6%以上,今年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反而穩中有昇,就業率將達95.8%,技工院校畢業生供不應求,很多學校與企業的培訓訂單已經簽到2012年。全省81.3%的技校畢業生在省內就業,18.7%的畢業生在北京、上海、江蘇、山東、廣東等20多個省市的200餘家企業獲得穩定高質就業,而且為大學生就業搭建了平臺。我省技工院校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宗旨,以需求為導向』的辦學方向,根據企業需求設置專業,按崗位需求設置課程,開設機械加工、數控機床、焊接技術、機電一體化、電子技術、電子商務、制藥、汽車修理、電器維修等300餘個專業。

  『技校之所以能吸引大學生「回爐」,是因為技校都實行訂單培訓,有90%以上的學生為定向培養,學生入學即有就業崗位,而且會根據企業需求調整專業。』哈爾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邊洪霄說,圍著市場轉使技校贏得了這些大學生的青睞,現在哈爾濱正在進行地鐵建設,哈爾濱高級技工學校首次設立了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為地鐵建設和運營提供技術人纔。目前,該校的學生都不夠分的,企業要400人,該校只能提供200名畢業生。

  孫同波說,技校依托所屬企業,發揮特有優勢,也使就業渠道進一步穩定。如齊二機床技校隸屬於齊二機床集團,該集團是我國大型數控落地銑鏜床生產基地。學生畢業三年後多數成為生產骨乾,月薪三千元到一萬元。中國一重技師學院多年來為所屬企業中國一重集團輸送了大量優秀畢業生,其生產一線技能骨乾95%均為該校畢業生。

  一些技校還很注重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強化就業指導,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就業。牡丹江技師學院在學生入學時對每個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性格分析,初步完成職業生涯設計,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學院注重培養其社會適應能力和責任感,對畢業生擇業方法、擇業技巧進行指導並提供充分的就業信息。香港壽光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等用人單位對該學院的畢業生贊不絕口。

  柳麗華說,我們學校的數控專業本、專科班不僅有學習過數控的工科學生,也有學習中文、計算機等其他專業的學生。針對這種專業混雜的情況,學校的老師將每個人的不同專業記錄下來,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畢業於黑龍江電大的孫鵬上學期間學習的是文秘專業,畢業後曾做過文秘工作,後來他來這裡學習。我們校不是像其他學校一樣使用現成的教材,而是結合工廠裡現實的東西,把加工產品的圖紙、實物等拿來給學生學習,與集團車間現實的生產活動結合得非常緊密,任課教師都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集團高級工程師和專家型學者,講授的知識實踐性非常強,這讓孫鵬獲益匪淺:『面對就業,我們感受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而技工學校為我們搭建起就業的平臺使我們不再失落。』

  重在實踐殺出就業出路 高校課程設置亟待調整

  耿鑫在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眼瞅著要畢業了,可是工作一點著落也沒有。有朋友建議他去技校學點技能,好找工作。可耿鑫總覺得接受不了,總覺得做技工低人一等,他父母也覺得那樣的話大學就白念了。對於這種現象,孫同波認為,一個有序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永遠需要不同的社會分工,現實社會的人纔結構,決定了不同層次的人纔需求,只要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價值,『藍領』也同樣能超越平凡。大學生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在國外的一些國家並不鮮見,是終身教育的體現。

  大學教師郭濤認為,『回爐』現象也向高校發出了學生專業知識不牢固、實踐操作能力差、課程設置不科學的『警報』。一些企業要求新進的員工能夠直接上手,並精通某一領域的工作,但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理論過於寬泛,無法勝任工作。如果實行『回爐培訓』,打造企業需要的人纔,企業肯定會非常感興趣,另外,大學院校應該不斷隨著市場需求調整學科設置,使學生學有所用;應把產業調整和企業昇級過程中帶來的新需求融合到高校教育教學環節中,將人纔培養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纔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還應該注重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培養大學生的潛能,提高人纔的『含金量』。另外,學校應開設職業規劃指導,使學生盡早做好職業規劃,避免教育資源和成本浪費。總之,只有多管齊下,把『適銷對路』的人纔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視,纔能實現資源和人纔的合理配置。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