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龍江省醫療機構將重新定位 錯位服務減少資源浪費
2009-05-20 11:12:0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朱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0日訊 日前,黑龍江省新一輪醫療機構等級評審試點工作已經結束,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這標志我省在落實新醫改方案過程中,針對我省醫療資源實際情況,對區域衛生進行科學、合理布局工作已拉開帷幕。這項工程是我省醫改事業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同時更關系到醫改措施能否可持續發展。

  合理規劃衛生資源錯位服務減少資源浪費

  目前,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我省中心城市規模較大的綜合大醫院每天前來掛號、就醫的人排起長龍。而一些縣醫院、社區醫院卻門可羅雀,無人光顧;一些醫院走廊都要加床,做個CT檢查都要排一個小時隊,而一些醫院幾十萬、幾百萬的設備卻長期閑置。

  這些現象折射出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象,而這種現象的長期蔓延,也形成了醫療市場上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種現象造成有限的醫療資源浪費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並加劇了看病難、看病貴現象。對此,黑龍江省醫院院長李寶春深有感觸,『目前我們醫院每天要接待大量的頭疼腦熱的患者,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掛號排隊、住院搶床的看病難現象。』

  而區域衛生規劃,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即通過區域衛生機構的等級、服務功能合理規劃布局,實現衛生機構錯位服務,減少資源浪費。據省衛生廳醫政處副處長王兆宏介紹:規劃的目的就是要達到什麼病到什麼機構就診,什麼機構提供什麼服務的合理狀態。

  醫院服務重心調整『一馬拉車』變『四輪驅動』

  據了解,由於多年形成的原因,目前一些醫療機構特別是較大型綜合醫療機構,偏重醫療,輕視預防、保健、康復的現象較為普遍。這種現象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一些機構的趨利心理,助長了某些腐敗現象的發生、發展。

  一些醫療機構在百姓眼裡,只是能夠看病、開藥的地方,醫院預防、保健、康復功能的萎縮,也造成了衛生資源的嚴重浪費。同時,這種現象的持續更加劇了百姓在預防、保健、康復等方面的意識淡漠。

  將要開始的我省區域衛生規劃暨醫療機構等級評審工作,就是要依據醫院功能的不同任務、不同規模、不同的技術水平、設施條件、科學管理水平和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將醫院分為不同級別和等次,對不同級別和等次的醫院實行標准有別、要求不同的標准化管理與目標管理,從而達到優化醫療衛生服務系統整體結構,增強整體功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醫療服務的目的。

  負責此項工作的王兆宏介紹,以機構評審為載體,通過對醫院一系列的管理約束,讓醫療機構服務功能回歸,是本次規劃工作的重要目標。說具體點就是要求一些醫療機構,把單一的醫療服務,變成兼有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四項服務的醫療服務中心,減少趨利性,增加服務性。目前通過試點的四家醫療機構情況來看,達到這一目標還需要時間,但方向和決心不會改變。


 

  構建連貫服務體系為生命『全程護航』

  據了解,區域衛生規劃是從上世紀80年代從國外引入我國的,我們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曾推廣過。在區域衛生規劃中,依托各級機構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協作的體制,健全預防、醫療、保健、康復網絡,為人的『從胚胎到死亡』的全過程,進行連貫系列的服務,是工作的最終目標。

  據了解,我省和全國形勢相同,由於各種原因,醫療機構佔據主體,而擔負預防、保健、康復服務的機構結構上處於劣勢地位。這就出現一種現象,佔據著大多數優勢資源的醫療機構並不從事預防、保健、康復服務,而從事這方面服務的如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又由於自身條件欠缺而力不從心,進而造成社會預防、保健、康復服務意識的缺失。

  同時由於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四大服務體系』相互分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衛生全方位服務,反而造成群眾對衛生保健服務需求的不便。

  據介紹,我省本次區域衛生規劃工作,特地在分級標准中規定了醫院職能的擴充,將預防、保健、康復任務同醫療任務相結合,有力地加強了預防保健工作,就是要發揮一些有醫療機構特別是較大規模綜合機構的資源優勢,建立連貫服務體系,真正體現醫改政府主導和回歸公益性的目標。

  據王兆宏介紹,本次規劃工作涉及我省900多個醫療機構,工作量相當大,但作為『醫改行程的軌道建設』工作,管理部門將花大氣力為百姓做好這項工作。

  相關鏈接:

  新聞背景:目前,醫改工作已經全面展開,而被譽為『醫改行程軌道建設』的區域衛生規劃工作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怎樣根據人民群眾對醫療保健的需要分析現有衛生資源的狀況及利用,找出供求間的矛盾、調整布局制定規劃。同時通過規劃,把醫院工作重點從醫療擴大到預防、醫療、保健、康復綜合服務,健全預防醫療保健網,明確各級機構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協作的體制,為屬地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的衛生服務,也成了醫改的關鍵所在。

  區域衛生規劃: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根據社會經濟、人群健康狀況、衛生服務需求與供給、主要的衛生問題等,確定區域內衛生發展的目標、任務、模式、規模和速度,制定衛生事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規劃。以期合理和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改善和提高衛生服務供給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的需求。實現區域衛生合理規劃,最主要的手段是實施醫療機構等級評審,即根據現代醫學科學管理理論,依據醫院功能的不同能級、不同任務、不同規模、不同的技術水平、設施條件、科學管理水平和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將醫院分為不同級別和等次,對不同級別和等次的醫院實行標准有別、要求不同的標准化管理與目標管理,從而達到優化醫療衛生服務系統整體結構,增強整體功能的目的。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