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絲關覓古——尋訪東北亞絲路日記(二)
2009-05-21 22:47:5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1日訊 2009年5月21日,除了風依舊很大之外,似乎與其他的日子無異。

  然而,600年前的這一天,在東北亞的歷史上卻是一個重要的日子:1409的5月21日,大明王朝正式設置奴兒乾都指揮使司,這是明朝前期設置於黑龍江、烏蘇裡江、松花江以及嫩江流域的地方軍政機構,是明政府管轄這一地區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管轄范圍北至外興安嶺,東抵大海,南接圖們江,東北越海而有庫頁島。據一些學者推斷,那時候的指揮使就居住在現在的遼寧省開原市一帶,至少他們的家屬有很大的可能居住在這裡。而這裡更是綿延了500餘年的東北亞絲路的一個重要樞紐,古稱絲關。那時候,前往黑龍江方向運送絲綢、布匹的車隊,就是經由鎮北關出發的。

  5月21日,尋訪東北亞絲路采風組的7個黑龍江記者起了個大早,他們要在開原尋覓絲關遠去的身影。

  然而,一切並不想他們想象的那麼順利。幾經懇求,當地的一位有關領導纔指派了向導給幾個黑龍江人帶路,開原市委宣傳部乾部李寧和他的同事孫迎春成為了7個黑龍江記者的帶路人。此時已經是上午9點30分了。

  20分鍾後,采風組已經到達了距離開原市區近20公裡處的慶雲堡,並在當地農民劉喜東的熱心引領下找到了被當地百姓戲稱為『雙樓臺』新安關遺址。新安關是古絲關著名的三關之一,在這座已經風蝕的關口前,在綿延於田野明代壕邊旁,走遠的絲關漸漸在采風組的心目中浮現出了輪廓。

  中午時分,75歲的開原古城退休教師姜東海老人,已經冒著烈日佇立在風中,等待著采風組。在老人的帶領下,采風組確認了曾經繁華一時的絲關安樂洲的所在地,並來到了始建於元代的壽寧寺古塔下。姜東海老人娓娓地講述了開原古城的淵源和歷史,講述了絲關留下的傳奇。此時,絲關的形象已經在幾個人生地不熟的黑龍江記者心中清晰了起來。姜東海老人在講述的同時,不無驚詫地感喟到:『黑龍江的記者能到這裡來尋訪絲關?!好事,大好事』。就在24小時前,遠在吉林省長春市的學者楊暘就曾對采風組的成員發出了『功德無量』的贊嘆。

  對姜東海老人的采訪尚未結束,開原市史志辦乾部朱禎然,也得知了黑龍江媒體聯合行動尋訪東北亞絲綢之路,並已抵達開原的消息。他立刻與我們取得了聯系,並表示樂意協助我們采訪……

  21日采訪結束的時候,夜幕已經降臨,開原的面貌再次模糊。但是,在采風組成員的心目中,越來越清晰的不僅有絲關漸行漸遠的身影,更有世代聚居在絲關上普通百姓們亙古不變的古道熱腸……

責任編輯:隋洪波

【專題】溯風千裡 尋訪東北亞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