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音樂劇《蝶》制作人、藝術總監李盾接受記者采訪 |
東北網5月24日訊 題:我們一定得改好了,拿出去就要具備國際水准——訪音樂劇《蝶》制作人、藝術總監李盾
記者 印蕾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愛,是種飛翔的方式,不唱浪漫的情詩,我熱愛,於是我堅持!』
『在我們這個時代裡,愛,是我斗爭的方式!不給任何人解釋,我相信,於是我——堅持!』
舞臺上,演員們高唱謝幕曲蕩氣回腸;舞臺下,近3000名觀眾起立鼓掌,久久不願離去。
這一幕出現在5月23日晚上的北京展覽館劇場。應第九屆『相約北京』演出邀請,音樂劇《蝶》在首都的舞臺上又一次掀起了一股熱浪。
『剪每一段都要我命的』
在國內外演出121場,觀眾10多萬人次,實現票房收入2000多萬元,《蝶》劇在大獲成功的同時,亦在爭議中不斷修改。
《蝶》劇制作人、藝術總監李盾告訴東北網記者,『任何事情都是有過程的,不可能一步到位。藝術作品也一樣,不能一次達到完美,而需要認真梳理,通過不斷地修改,逐步完善。』
於是觀眾們發現,今天呈現在他們眼前的《蝶》劇,故事更緊湊了,舞臺效果更絢爛了。
李盾介紹說,《蝶》劇的本次修改在諸多方面都有突破。例如,復合激光手段的運用、加拿大魔棒技術的引進、扇子等中國元素的加盟……『總之,我們就是調動一切藝術手段來打動觀眾。』
有細心的觀眾發現,此次改版的《蝶》劇時長由過去的近3個小時,縮短到了現在的2個小時。對此,李盾表示,這樣的修改意在讓故事節奏緊湊,更適合現代人的收看心理。
而對李盾來說,觀眾的快樂多少是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的。『我剪每一段都是很痛苦的,因為每一段我都太喜歡了,剪每一段,都是要我命的』。
『我相信《蝶》可以在世界流通了』
此次演出是《蝶》劇的『封稿』之作,接下來《蝶》劇將進入巡演期。李盾介紹說,除在國內進行巡回演出外,《蝶》劇還接到了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約請。
『最讓人興奮的是,《蝶》將參加美國音樂劇節的演出,而推薦我們參演的竟然是韓國音樂劇評委會。今年3月,《蝶》劇在韓國演出的大獲成功,讓韓國音樂劇評委會認為《蝶》不僅可以代表中國,也可以代表亞洲。屆時,一部分演員將用英文來進行演唱。』
美國百老匯資深音樂劇制作人托尼,前後共觀看了6遍《蝶》劇,『真的是一遍比一遍好』,美國同行的肯定,讓《蝶》劇創作團隊更加信心十足。
『所以我說,一定要改好了,拿出去就要代表中國文化,拿出去就要具備國際水准』,李盾堅定地說,『我深信現在的《蝶》已經是流通的了,可以在世界舞臺上流通。』
『讓音樂劇回歸大眾』
從試演、首演、巡演再到海外商演,《蝶》的成長速度難以想象的快。『中國的音樂劇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這是來之不易的。』李盾說。
『我們還是希望做大眾文化,而不是一說到音樂劇,大家就認為那象牙塔裡的東西,讓人觸摸不到。音樂劇應該是廣泛流傳的,成為能夠吸引大眾的東西,讓觀眾願意花錢買票而來,帶著感動離開。讓音樂劇回歸大眾是件更有意義的事情。』
『我相信,於是我堅持!』這是《蝶》劇高潮部分的經典唱詞。李盾說,這句他最珍愛的唱詞也傳遞了他的信念。要將『音樂劇進行到底』的李盾向記者透露,下一步,還將把鄧麗君的故事搬上音樂劇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