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牡綏東行之八:搶灘對俄合作需遠近結合
2009-05-26 09:13:39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劉述波 王方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5月26日訊 哈牡綏東行之八:搶灘對俄合作需遠近結合

  在對俄出口的『橋頭堡』綏芬河口岸,每天都有大量果菜運往俄羅斯。令人不解的是,這些果菜大部分來自距這裡近200公裡的牡丹江市雙合中俄蔬菜果品公司。

  運輸距離直接影響農副產品邊貿的成本。為什麼經銷商們捨近求遠,選擇200公裡之外的牡丹江雙合市場的農副產品?

  『搶灘戰』遭遇『貨到地頭死』

  帶著疑問,記者來到位於牡丹江市西安區海浪路上的雙合果蔬批發市場。在雙合批發市場數萬平方米的場地內記者發現,這裡除了往俄羅斯發運果菜外,一些來自雞西、吉林渾春的經銷商們也紛紛來此進貨。

  多年從事黃瓜生意的王海波告訴記者,過去他也曾試著將貨物直接運往口岸,但由於俄方政策時有變動,遇風吹草動時貨物無法在口岸附近完全消化,很容易造成農產品大量積壓。

  據雙合果蔬公司副經理孫建民介紹,近幾年隨著中俄農副產品出口額不斷攀昇,一些投資商紛紛選擇在綏芬河和東寧這兩個口岸『搶灘』,投巨資建設果菜大市場,但目前各市場經營狀況並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就是其位置距口岸太近,俄方市場一出現風吹草動,就會積壓大量商品。而牡丹江獨有地緣優勢,市場輻射能力更強,進可深入俄羅斯,退可移兵尚志、雞西和吉林渾春等地,因此避免了『貨到地頭死』的尷尬局面,甚至還可以借道近鄰奇兵致勝。

  孫建民回憶說,兩年前的一個冬天,由於俄方暫停從黑龍江口岸進口農產品,致使俄遠東地區果蔬價格大幅攀昇。雙合市場一些經銷商便從牡丹江借道吉林,從吉林出境後再轉運俄遠東地區,據說一輛裝載10餘噸白菜的貨車就讓經銷商淨賺了近20萬元。由此,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便把對俄果菜『大本營』紮根於牡丹江。

  目前該公司年出口果菜佔全省對俄果菜出口總量的70%以上,佔俄羅斯遠東地區果菜市場的35%,被譽為遠東地區的『菜籃子』。

  有關專家稱,雙合的經驗告訴人們,雖然口岸城市具有對俄合作的先天優勢,但這並不等於任何產業或產品都能在這裡搶灘成功。對俄合作亦需根據項目自身的特點,『遠近結合』地選擇好陣地。


 

  到俄羅斯種糧種菜去

  雖然一些企業衝擊俄經貿最前沿的努力失敗,但這並不表明中俄農副產品方面的合作前景黯淡。實際上,牡丹江地區與俄遠東濱海地區在農副產品方面的合作目前還大有潛力。

  春耕開始,綏芬河市寶國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的幾輛通勤車每天一早就拉著員工們馳向俄羅斯,邊境那邊不遠處就有他們負責耕種的大片農田。由於相距不遠,每天傍晚他們都能從俄境內的農場下班回到綏芬河的家中。

  11年前,寶國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建平勇吃『螃蟹』,成為我國第一個跨過中俄國境種糧的人。時到今日,寶國公司已在境外購置了農場,注冊了完全屬於自己的獨資企業公司,在俄羅斯耕種的土地面積達20多萬畝。他們抓住了俄遠東地區的糧食及副食品急需自給自足的機遇,淘到了『第一桶金』。

  與俄遠東地區的發展浪潮如影隨行,農業產業薄弱的這一地區對糧食及副食品需求量急劇提昇。於是,『到俄羅斯種糧去』,『到俄羅斯種菜去』……這種既符合俄羅斯政策及需求,也給中國農民帶來實惠的合作模式,很快成為中俄農業合作的一大潮流。牡丹江市農委提供的數據表明,目前該市在俄有200多個勞務點,有6000多名農民在那裡從事跨國種養植業。

  哈牡攜手正逢其時

  在俄出臺《至2013年以前遠東和貝加爾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綱要》後,中俄在遠東地區包括農業在內的各項合作正在不斷昇級,對於正在隆起的哈牡綏東經濟帶來說充滿機遇。

  『與哈爾濱共同開展對俄農業合作正逢其時。』牡丹江農委對外合作總站牛站長這樣認為。這位目前每月至少去一次俄羅斯指導中國農民在境外生產的『中俄通』告訴記者,目前傳統的普通跨境種菜、種糧已不稀奇,而開展農業新技術合作和生豬養殖前途光明。『目前烏蘇裡斯克就有一個合作辦養豬場的項目。牡丹江的兩家企業去談,因為資金不足沒談成。要是哈爾濱的投資者有意思,完全可以來接洽。在俄遠東地區一公斤豬肉的價格可相當於75元人民幣。』

  牛站長的一席話讓我們似乎看到這樣一幅藍圖:哈爾濱人纔、資金、技術優勢與牡丹江的區位、人脈及對俄情況熟悉的優勢相結合,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營銷,那麼在哈牡綏東經濟帶上,對俄農業合作一定會是一朵艷麗的奇葩。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