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栗戰書到肇東市指導抗旱工作 加強水源建設人工增雨
2009-05-26 19:23:28 來源:東北網  作者:賈輝 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6日訊 (黑龍江日報記者 賈輝 東北網記者 高長利) 26日上午,省長栗戰書率領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赴農田乾旱比較嚴重的肇東市,檢查、指導抗旱工作。

  5月初以來,受高溫少雨和頻繁大風影響,黑龍江省旱情正由局部逐步擴大到全省范圍,全省抗旱形勢異常嚴峻。綏化地區是我省西南部老旱區,差不多十年九春旱。今年旱情發生後,綏化市立即行動,全面掀起抗旱保苗會戰。栗戰書首先來到肇東市太平鄉東合村壟灌現場,蹲下身子,扒開乾渴的土地查看旱情,與正在忙著灌溉大田玉米的村民劉廣攀談起來。『種了多少畝地?現在灌溉的效果怎麼樣?』『家裡有40畝地,村裡幫助打井,現在24小時不停機進行隔壟溝灌,眼前的乾旱還能挺過去。』栗戰書與隨行同志說,沿途走過,農民運水車往來不斷,路邊樹木葉子打蔫,草色發黃,可以直接感受到旱災的嚴重。抗旱的前提必須有水,沒有水一切都是空談。當前,抗旱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應急抗旱水源建設,千方百計把水提上來、引進來、利用上。要廣泛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幫助農民搶打抗旱井。要加強氣象預測預報,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要組織一切人畜和機械力量,利用各種運水、注水工具,澆灌救命水,做到澆一畝保一畝,澆一片活一片。要突出節水灌溉這個重點,大力推廣苗期微灌、噴灌、滴灌、管輸灌等各類節水技術,節約用水,不澆無效水。

  五裡明鎮近來年在省農業開發辦支持下,整體流轉5萬畝土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5萬畝噸糧田項目,由於實施統一規模經營,去年實現了畝產1058公斤,今年面對旱情,他們集中采用了高效節水灌溉設備,對3萬畝玉米進行統一灌溉。大田裡,中心旋轉式噴灌設備開足馬力噴灑出片片水霧,滋潤著嫩綠的玉米苗整齊、挺拔地生長。栗戰書來到勝平村和東昇村噴灌現場,實地了解抗旱保苗情況。當聽到五裡明鎮黨委書記劉寶鑄介紹說噸糧田綜合項目不僅能有效實施節水灌溉,還能提高玉米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時,栗戰書表示贊許。他說,越是災害面前,越要堅定信心,只要團結一致、沈著應對,就一定能抗旱保豐收。他對五裡明鎮噸田運營模式,特別是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合作社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希望五裡明鎮進一步搞好噸田項目建設,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保持合作社長久盈利能力,從根本上抵御各種農業生產風險,實現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

  調研中,栗戰書反復強調,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又是黑龍江省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和建設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的重要一年,也是應對金融危機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年,確保今年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社會穩定意義重大。抗旱保苗是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基礎,是奪取今年農業豐收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硬仗。各地各部門一定要把抗旱工作作為農村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堅決消除盼天等雨、麻痺大意思想和畏難情緒,摒棄『牛馬年好種田、大旱不過五月十三』的傳統觀念,把乾部群眾思想統一到抗大旱、保全苗行動上來,大力動員、宣傳澆與不澆不一樣、早澆晚澆不一樣、澆多澆少不一樣,本著能澆一畝是一畝、能救一棵是一棵的要求,主動抗旱、提早抗旱、全民抗旱,抗大旱、保全苗,努力把旱災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要千方百計提高農業水利化水平,進一步加快推進水利項目建設,增強水源保障能力,從根本上改變靠天吃飯,改變年年旱、年年抗的被動局面。

  栗戰書還聽取了肇東市、綏化市和省農委、省水利廳抗旱工作匯報,與隨行省直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等共同研究抗旱保豐收工作。

責任編輯:邵月明

【深度報道】黑龍江遭遇嚴重旱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