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5月30日訊 28日清早,70歲的尼古拉維奇·紮伊卡(音)興奮得像個孩子似的,和他的中國鄰居一起出門踏青,他終於又過上了小時候最愛過的端午節。吃著香噴噴的粽子,尼古拉維奇激動地說:『我已經有50年沒吃著粽子了,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端午節的粽子!』
尼古拉維奇是一名俄僑,他的父親、母親以及他們兄妹三人都出生在哈爾濱,在南崗區黑山街、道裡區買賣街等地居住過。談起小時候在哈爾濱的生活,已經白發蒼蒼的尼古拉維奇格外興奮。他告訴記者,小時候,他有一位非常疼他的中國姥姥,那是鄰居家的一位老人,常抱著他玩,給他做各種各樣的小玩具,午睡時,他就躺在老人的臂彎裡,感覺非常溫暖。上學後,尼古拉維奇的中國朋友特別多,其中一名中國小伙伴馬長林(音)成了他最要好的朋友。
據尼古拉維奇介紹,那時候,馬長林常到他家來學習俄語,一來二去,兩人就成了比親兄弟還好的朋友,形影不離。兩人一起在家門口彈玻璃球,到松花江裡游泳、到太陽島野游,端午節時一起去江邊踏青、采艾蒿。長大後,尼古拉維奇考取了哈爾濱市電影放映員技術合格證,白天他去上學,晚上則在道裡區一家電影院裡放電影。
尼古拉維奇說,上世紀60年代初,他們全家去了澳大利亞,從此再也沒過過端午節、沒吃過粽子。這次退休的尼古拉維奇有機會回哈爾濱,他特意調整了一下行程,在哈爾濱過端午節。
在尼古拉維奇的記憶裡,端午節時,他的中國姥姥早早准備好粽子葉、江米、大紅棗包粽子,還給他做好看的香荷包掛在脖子上,拿來五彩線給他綁在手腕上。端午節當天,周圍的中國鄰居會幫他家在門上插一把剛采的艾蒿;清晨,和馬長林結伴去踏青,馬長林會掏出兩個紅皮煮雞蛋,一人一個撞雞蛋玩……
27日,因為總惦記著第二天一早去踏青,尼古拉維奇興奮得沒睡踏實。端午節一大早,他像小時候一樣,隨著人流往江邊走,一路還買來了葫蘆、艾蒿等節日物品。當年給他包粽子吃的中國姥姥早已不在了,今年的粽子都是熱心的中國鄰居、朋友們送給他的。粽子端上桌後,尼古拉維奇迫不及待地扒開一個,撒上一大勺白糖就吃了起來,邊吃邊說:『這粽子味兒一點沒變,實在是太好吃了!』
尼古拉維奇告訴記者,在哈爾濱過端午節,讓他更懷念中國文化,他決定在哈爾濱再多待些日子,多敘敘舊,多品嘗些哈爾濱特色食品,滿足自己多年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