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村農民在仔細地挑選稻苗 |
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村農機合作社新引進的水稻插秧機正在插播秧苗。
東北網6月2日訊 (記者 邵奇) 佳木斯市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依托本地農業資源優勢,推進農機合作社建設,近兩萬戶農民因此受益。
記者在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村,農機合作社新引進的水稻插秧機正在插播秧苗。農民們說,這種水稻插秧機每天能插五十畝地的秧苗,這在以前,五十個人乾一天也乾不完,現在只需要四、五個人就行了。
據了解,通過大型機械集中播種、施肥、噴灑農藥、收割,農機合作社的種植成本比農民單一、分戶種植降低了20%,而到了秋天,畝產卻可以提高20%—30%,全村預計年增產水稻近七百噸,扣除生產成本,星火村農機合作社預計今年就可創收80萬元。
佳木斯市采取發放農機補貼、企業投入、農民入股參與等方式,以大型農機化帶動農業標准化種植和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截至目前,佳木斯市已建成農機合作社65個,70萬畝土地實現了規模化經營,比2008年增加了三百萬畝,近兩萬戶農民受益。而且種植出的農產品,大都在佳木斯本地進行了農副產品深加工,這樣不僅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拉動地方稅收,還提供了兩萬多個就業崗位。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