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大興安嶺新林區叫響黑木耳品牌 年產值達1.4億元
2009-06-03 22:20:13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邵國生 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3日訊  題 :怒放的黑色郁金香——新林區解除思想困擾推動科學發展紀實

  記者 邵國生 高長利

  北京,2008林博會。

  來自大興安嶺新林區被人稱為黑色郁金香的黑木耳剛剛擺上展臺,就引起了中外客商的注意。美國千禧公司負責人看到產品後,立即被黑木耳所吸引,當即就簽訂了總價值達450萬美元的供銷合同,由此,新林的黑木耳便走向了國際市場。同時,新林區的黑木耳系列產品也打入了國內10多座大中城市,並開始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生根開花。

  今年三月份,新林區農委負責人又南下廣東,與深圳永福元工貿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經過洽談協商,達成了合作協議,永福元公司將大批量地訂購新林區的黑木耳。屆時,新林區黑木耳有機食品將有機會打入南疆市場。

  是什麼讓新林區的黑木耳如此暢銷? 答案是新林區充分發揮純淨、天然、無污染的資源優勢,叫響了黑木耳的特色品牌。

  新林是全國少見的全境無污染的天然淨土。這裡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為這片天然淨土蓄積了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

  資源優勢只有轉化為產業優勢,纔能形成經濟發展的強勢。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注定了林區人們在探索發展接續產業、打造生態主導型產業格局上,離不開對資源的有效利用,這也成為資源型林區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生態建設固本、工業經濟強區、特色產業富民』戰略構想的實施,吹響了新林區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產業的號角。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新林區把黑木耳養殖作為一項強區富民的產業項目進行了大力扶持,一時間,黑木耳如黑色郁金香一般綻放在林下和廣大職工群眾的庭院間,成為了家庭致富項目的首選。

  『今年食用菌的養殖數量要在去年5000萬袋的基礎上實現8000萬袋,年產值達到1.4億元,食用菌加工量達到50萬公斤以上』,新林區對黑木耳養殖項目信心百倍。去年,新林區黑木耳產值達1億元,5200戶實現了增收致富,年末戶均收入達1.9萬元。

  數字的背後折射著新林區各級領導傾心為民強扶持、殫精竭慮抓項目的身影:


   橕起產業發展的保護傘

  『有了這筆資金,今年我可以放開手腳大乾一場了』。剛剛辦理完3萬元無息貸款手續的新林鎮木耳養殖大戶楊軍看好了木耳養殖的前景,在去年養殖12萬袋木耳的基礎上,他准備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收入水平。

  資金問題是發展木耳養殖的關鍵,為解決養殖戶資金短缺問題,新林區拿出200萬元作為無息貸款,出資100萬元統一購買了微噴管、水泵等設備,以優惠價格提供給養殖大戶和困難職工家庭。同時,補助菌種所需燃煤3000噸,免費為養殖戶接電,優惠電費上千元。碧洲鎮還免費為養殖戶提供鋸末,宏圖鎮免費為養殖戶送去200袋菌種,塔源鎮集中人力和財力進行黑木耳基地建設,免費為養殖戶打井、提供油脂材料。 

  如果把資金和原料的支持比作是遮風擋雨的雨傘,那麼技術的支橕則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傘柄的重任。

  『快來幫我看看我家的菌種得了什麼病?我這一年的辛苦要白白付出了』。塔源林場木耳養殖大戶秦軍因為消毒措施沒有到位,導致了菌種出現了綠毛,束手無策的他急忙把電話打到了新林區農委求助。接到電話後,農委主任帶著技術員驅車來到了秦軍的家裡。技術員在認真檢查分析菌種的各個操作環節後,指出了由於鋸末顆粒大,裝袋有間隙等原因導致了細菌入侵的結果,並為他提供了相關的技術指導。目前,秦軍的木耳養殖已發展到6萬袋,產值達到了4萬元。

  圍繞黑木耳發展項目對科技的實際需求,新林區全面啟動了家庭致富工程科技幫扶活動。各鎮場的黨政乾部、科技人員按照就近、屬地的原則與黑木耳養殖戶進行了對接。去年,全區共舉辦各類培訓班8期,培訓人數達326人次,舉辦黑木耳養殖技術電視講座54期,受教育人數達8萬餘人次,科技人員深入基層入戶指導35人次,及時解決了養殖戶技術難題。


   壯大產業發展的根基

  青山腳下,一大片平整的草地上,黑木耳猶如一朵朵爭相斗艷的黑郁金香在擺放整齊的木耳袋上競相綻放,微噴水泵所噴灑出來的水汽在空中形成了一道美麗的彩虹,木耳采摘人員正忙碌著把采摘下來的木耳晾在架子上。這是定格在去年6月份,新林區彥士君黑木耳養殖基地的一個壯觀景象。

  依托食用菌養殖大戶彥士君的生產基地,新林區經過認真規劃和改擴建,把其建成了區級標准化培植基地和落葉鋸末原料脫脂試產實驗基地,成為了食用菌產業的龍頭。為確保全區廣大食用菌養殖戶的經濟利益,統一技術操作規程,新林區把中心苗圃建成了食用菌菌種種源基地,負責為養殖戶提供優質的菌種,去年完成制作了二級菌種3萬瓶,可接三級菌120萬袋。以新林區產業化發展為導向,各基層鎮場分別建立了20萬袋以上的規模化基地兩個,其中10萬袋以上規模的養殖戶平均達到了21戶。

  叫響產業發展品牌

  為了從品牌建設上擴大黑木耳銷售網絡覆蓋面,這個區把發展黑木耳產業的生態優勢體現在品牌建設的全過程,在全程實行無公害標准化操作的基礎上,多次到省、地等相關部門,進行品牌的申請、填報、商討等項工作,使申報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2005年新林區黑木耳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注冊了『樟子松』牌食用菌商標,被評為黑龍江省綠色科技市場暢銷知名品牌,並被中國品牌資產評價中心評為『中國知名品牌』。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HACCP安全食品體系認證,並新增加了20個品種的綠色有機食品包裝,新林黑木耳成為中國首屆國際食用菌烹飪大賽的指定產品,是農業部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薦產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