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說明】下網 |
||
|
||
|
||
【圖片說明】銷售 |
1.下網,捕魚佔地起爭執
3日17時許,記者來到江北濱洲鐵路橋下水域,在橋下幾十米寬的江岔入口,兩個中年男子正劃著舢板在水中撒網。二人將船劃到橋下的浮漂處,一名男子將船頭堆放的『絕戶網』———地籠一端系在浮漂上,另一名男子慢慢將船劃遠,地籠被順勢放入江中,當小船劃出大約50米後,船上的數個地籠纔全部沒入江中。
17時30分,記者來到位於濱洲鐵路橋一公裡處的『西木橋』,正有數名捕魚人因彼此間的漁網太近,在橋頭爭執。記者看到,他們將漁網的一端綁在橋欄杆上,把漁網從橋上順入江中,再由水流將漁網展開、拉直。
記者粗略計算,從江岔口到『西木橋』,一公裡左右的江岔被打魚人分成數段下網,僅20多米長的『西木橋』欄杆上,就系著八個長約50米的地籠。
2.收網,乘黑夜偷捕幼魚
4日2時30分,記者距岸邊30米外的高崗上看到,陸續有人帶著水桶、圓盆來到江岔邊,幾伙人登上岸邊舢板向中心駛去。
2時50分,一陣馬達聲傳來,記者尋聲追蹤看到,一艘機動船順著江岔駛入松花江主航道,往上游方向駛去。
3時10許,捕魚人陸續開始收網,一條條幾寸長的小魚被拉出水面。記者此時纔發現,江中布網的數量,遠遠超過記者昨日目測的數量:在水面上隨處可見、看似塑料垃圾的漂浮物,下面都懸掛著一張張大網。
3時30分,江邊路人漸多,記者裝扮成晨練者,跟兩名靠岸的打魚人攀談,他們此前已劃船收起了六網幼魚。一名身穿藍色運動服的女子兩手提著一個裝滿小魚的編織袋,一個勁地搖頭說,昨夜的強風、大雨影響了『收成』。
據同船另一名男子介紹,目前江上風聲正緊,去主航道捕魚風險太大,很多人都被憋回江岔內用小網捕魚;即使如此,怕有管理者來抓,捕魚也會在4點前結束;只有開機動船的人,纔敢趁深夜去主航道捕魚,一般也是速去速回。據二人講,半月內江岔內小魚的數量已明顯減少。
3時40分,那艘去主航道捕魚的機動船駛回江岔,船上放著兩個大桶,一路上不時有『同行』詢問其收獲怎樣。
3.變賣,市場兜售『帶卵魚』
4日5時許,記者在江北船廠社區市場上看到,多名捕魚人已在地上擺開了魚攤兒。他們按照捕獲魚的大小分成幾份,十多厘米長的鯽魚賣到10元一斤,一指多長的『小白魚』也能買5元一斤。魚販們不時蹲下身用手擺弄地上的魚,一邊衝著周邊路人嚷嚷:『打上的江魚個個帶子!』記者看到,有很多人圍住一處魚攤。原來,該攤主正在販賣從松花江主航道上打回的『噶呀子』,除此之外,該攤主人還打上一條『大鯉魚』,圍觀的市民正在對這條大魚品頭論足。最後,這條魚以60元一斤、200餘元的價格賣掉。
據一位市場攤主講,一個月前,賣魚的人遠比現在多,捕到魚的種類也比現在豐富;隨著抓到的魚越來越少,魚價也一路飆昇。據介紹,清晨,很多市民從江南走江橋趕到該市場買魚。
昨日下午,記者向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支隊反映了這一情況,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將迅速組織人力,前往該水域進行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