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完美變身 追蹤國際發展步伐 哈洽會20年『化蝶之旅』
2009-06-08 08:12: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曲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8日訊 幾經歲月打磨,經歷了地方性展會——國家級展會——國際性盛會的嬗變,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已經成為黑龍江的『金名片』。在哈洽會步入雙十年華之際,探尋其『化蝶之旅』,會發現,哈洽會的發展歷程始終應和時代律動脈搏,追蹤國際經貿發展步伐。

  三變身走向成熟

  1990年6月6日,『中國對蘇聯、東歐國家經濟貿易洽談會』在省展覽館拉開大幕,客戶來自前蘇聯和東歐國家,交易方式主要為項目合作和勞務輸出。我國面向俄羅斯及其獨聯體以及東歐國家的貿易大門從此打開。

  1992年至1995年,哈洽會步入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更名為『中國哈爾濱邊境、地方經濟貿易洽談會』,主要針對俄羅斯、獨聯體及東歐國家,實行易貨貿易和現匯貿易相結合。從1994年第五屆哈洽會起,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客商開始參會參展,國內『南聯』也列為重要內容,一個帶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國際博覽會雛形初現。

  1996年至2004年,哈洽會走入第三階段,更多國家的客商參展參會。從1996年第七屆開始,更名為『中國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

  2005年,十六歲花季的哈洽會進入國家級、國際性的新階段。開始由商務部、國務院東北辦、中國貿促會和省政府共同主辦,並於第十七屆更名為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

  三易其名,二易舉辦展館,會期從十天到七天、最後到五天,十九載歲月沈淀出『突出俄羅斯、面向東北亞、輻射全世界,服務全中國』的特色展會。

  區域合作潮流湧

  步入新世紀,世界經濟一體化讓雙邊合作、多邊合作活躍。哈洽會又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弄潮兒。

  30個省、市、自治區的客商與8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賓朋共聚一堂,推介各自優勢、洽談項目合作,所有市場要素的流動和聚集均以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指向,『競合』、『共贏』成為參會客商共奉的理念。共建、共利、共榮的發展觀,讓城與城的界線逐漸模糊、省與省的壁壘悄然打破、國與國的疆界趨於弱化。由A地設計、B地加工、C地組裝、D地組織銷售、E地售後服務的商品,在哈洽會簽約項目中屢見不鮮。

  俄羅斯商務日成為哈洽會區域合作的重要品牌活動,南方客商,甚至日、韓、北美客商都能在此尋找商機。日本商務周、韓國商務日、香港商務日、龍·臺·遠東經貿合作洽談日……哈洽會衍生出一個區域合作的品牌家族。

  兩江合作在哈洽會上屢摘碩果,黑、吉、遼、內蒙古同唱東北振興大戲……哈洽會更是國內區域合作的舞臺。

  多重元素求共鳴

  進入雙十年華,哈洽會已經成為包含多重元素的展會品牌。國際論壇、專項經貿洽談、商務日、商務周、項目推介會、發布會、人纔交流會,文化、體育交流……多種元素提昇著展會的品位和層次。

  隨著哈洽會規模的擴大,活動層次的提高,經貿與文化的『合流』已是大勢所趨。精彩的現場文藝表演,動感熱烈的哈洽會國際男籃邀請賽……文體活動已深植於哈洽會的脈動之中。以冰雪旅游產業、會展業為依托,以傳媒出版業和文娛演出業為基礎的文化產業已成為哈洽會上的新亮點。

  從文體活動為經貿展會『助陣』,到文化元素融入經貿活動,如今哈洽會上文化經貿活動間的合作,已不再是單純的『合唱』,而是成為攜手同心的『共鳴』。

  當信息革命、智力經濟等新經濟浪潮奔湧而來時,哈洽會迅速融入這股大潮。服務外包產業加入哈洽會陣營,國際人纔智力交流合作吸引來自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推銷』自己,出售智力,經貿盛會結出智慧果實。

  從物質的交換到智慧、文化的交流,多重元素讓哈洽品牌熠熠生輝。

  簡約務實求精致

  少了你來我往的迎送宴請,多了直奔商機的走訪考察;少了程序固定的開幕致辭,多了直入主題的洽談對接;項目招商冊由厚重的大本變成幾張特薄銅版紙制成的『掛歷』……這些細節,僅僅是哈洽會會務活動逐步務實求精的縮影。

  將展覽、會務活動中的每個細節放諸服務客商的大局中反復推敲,逐項活動安排都力求突出『實』;加大會前企業對接和項目撮合,切實為展商創造商機;改進軟硬件環境,提昇服務水平,提供『一站式』服務……

  簡約務實求精致,哈洽會日臻成熟。

  經歷了蘇聯、東歐劇變,經歷了外經貿體制改革,經歷了邊境貿易的高潮和低谷,今年,又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大考的哈洽會,我們有理由期待一份精彩答卷。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