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1日訊 哈洽會一路走來,一直堅持以俄羅斯為主要對象,成就了中俄經貿合作第一大展會,成為唯一被寫入中俄兩國元首會晤聯合公報的展會。
數字是最好的證明:近五屆哈洽會俄羅斯累計簽訂進出口貿易合同185億美元,佔哈洽會進出口總簽約額的72%。哈洽會以其獨有的優勢和競爭力,成為中俄經貿無縫對接的大舞臺。
沿邊開放加速器
回首哈洽,有一個作用不能忽視。是哈洽會,改變了我國外經貿發展格局——由單一的沿海開放到沿海、沿邊同時開放。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隨著沿海開放戰略的實施,作為內陸邊疆的黑龍江省提出了『南聯北開,全方位開放』的戰略方針,並經國務院批准籌辦對原蘇聯、東歐國家經濟貿易洽談會。1990年,第一屆哈洽會禮炮鳴響,從此,我國向原蘇聯及東歐地區敞開了經貿合作之門,邊境貿易開始了新的一頁。黑龍江這個東北邊疆,變成全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中俄毗鄰地區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哈洽會上,黑河和俄阿穆爾州這一對隔江雙望的雙子城共同展示經貿合作優勢,顯現強大招商實力;擁有綏芬河和東寧兩個口岸的牡丹江市強勢宣傳『黑龍江沿邊開放先導區』概念,放大口岸效應;俄猶太自治州政府與黑龍江省政府就冬季在下列寧斯科耶至同江哈魚島地區鋪設跨黑龍江(俄稱阿穆爾河)冰凍浮橋的事宜達成共識。這座中俄邊境間第一條,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條冰凍浮橋,已運行2個冬季,它不僅提高了冰上通行的周期,也保證了冬季跨黑龍江貨物和旅客運輸的安全……
俄猶太自治州副州長瓦列裡·古列維奇可謂哈洽會的常客了,他的概括代表了中俄邊境地區參會者的心聲:參與哈洽會讓猶太自治州受益良多,推動了猶太自治州與中國,特別是與中國邊境地區的合作。
中俄經貿風向標
哈洽會一向被稱作『中俄經貿的風向標,晴雨表。』就在第二十屆哈洽會即將開幕之際,俄駐華大使拉佐夫發來的賀信又一次強調了這一功用:『哈洽會總是能夠積極地對迅猛發展的兩國經貿關系要求做出回應』。
拉佐夫認為,哈洽會的沿革實際上就是中國實行改革開發後一部清晰的中俄兩國經貿關系發展史。從1990年只有幾個場館的日用品展會,發展成了中國東北地區、乃至東北亞地區最大規模的展會之一。早年俄羅斯客商來到這裡是為了采購服裝和鞋類商品,而後,是為了采購建築機械和材料、載重汽車、木材加工設備,如今則更側重於尋求合作伙伴,實現在礦業、林業、冶金業、煤炭業、農工綜合體等領域中的投資與合作。
洽談、簽約,推介、研討……從第十六屆哈洽會開始的俄羅斯商務日活動,最能捕捉到中俄經貿風向。已成為哈洽會品牌活動的俄羅斯商務日不但為中俄客商,也為各國來賓帶來諸多商機。韓國客商姜明鉉已經是第四次參加俄羅斯商務日了:『俄羅斯商務日聚集中俄各種商業信息,我們能最直接快速地從中找到更多的機會、更多的市場。』
依托內地增後勁
雖因沿邊開放而生,但哈洽會影響所及早已深入中俄兩國內地。
近年的哈洽會,越來越多來自俄羅斯歐洲部分、烏拉爾地區和西伯利亞西部地區的企業家參與其中,而內地企業參加哈洽會更加踴躍。
浙江省是較早參加哈洽會的省份。在這個平臺上,浙江康奈集團和黑龍江省吉信集團共同投資建設了俄羅斯烏蘇裡斯克康吉經濟貿易合作區,成為國家商務部批准的首批8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
俄羅斯中心區也向哈洽會伸出了橄欖枝。
俄羅斯經濟特區代表借哈洽會這個平臺高調推介,俄羅斯已經在境內建設了包括莫斯科綠城微電子技術發展特區在內的多個經濟特區,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者,並將提供一系列政策優惠措施。
依托中國的內地市場、資金和人纔,哈洽會有了更大的後勁。依托俄羅斯內地的雄厚資源及發展潛力,哈洽會更有了生機與活力。
科技合作平臺廣
在經貿盛會上唱響引智大戲,更是哈洽會的特色。已經連續多屆,以俄羅斯為主的各國專家攜帶涉及農業、畜牧業、能源、醫藥等多個領域尖端科技,在哈洽會上集中亮相。
俄羅斯的科技實力雄厚,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富於經驗,哈洽會則提供了雙贏的平臺,並結出累累碩果。
當中俄經貿合作越來越向高端領域發展時,打造對俄科技合作平臺,讓哈洽會魅力更加凸顯。
俄羅斯莫斯科感應控制設備研究所項目負責人普尼拉尼奇尼科的評價相當中肯:『哈洽會上,數百位中俄政界、學術界、實業界人士共同為中俄科技合作搭建起一個高水准的平臺,開闢了一個順利通暢的合作渠道,一個中俄科技合作的「哈洽會模式」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