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主持人作家評論人動筆 看名人咋寫高考作文
2009-06-14 10:05:38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央視主持人李佳明寫北京高考作文: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第一次為這首歌流淚,是在2006年夏天的一個早晨,在學校的圖書館裡。音樂來自我的朋友許林給我留下的一個MP3,裡面有7首中文歌和4段我們四川老鄉李伯清的方言評書。許林說這11首內容陪伴他在美國的8年生活,他也是四川人。在教我如何辦完銀行、手機等一系列生活手續後,他回國了,留下了MP3,留下了《隱形的翅膀》,他說:聽聽吧,你一定會哭……

  隱形的翅膀是一種叛逆。要不,為什麼此時的我一個人會呆在美國?為什麼在別人認為我事業發展不錯的時候要出國學習?為什麼31歲的人還要重回校園?盡管我懷揣著一大堆支持自己的理由,但是一個小小的刺激就會引爆我心中的孤獨、彷徨和無助的感覺。就如同此時,在安靜的圖書館裡,耳機裡傳來張韶涵那種柔弱但不服輸的嗓音,它會讓每一個微笑的叛逆者,在角落裡偷偷留下眼淚。

  隱形的翅膀是一種頑固。我叛逆所以我頑固,我頑固所以我堅持,但堅持的人不一定堅強。不要跟我講『槍打出頭鳥』的道理,我在22歲時就放出『豪言』:我寧願被打死,也不願被蒙死。10年後,我僥幸餘生,可確實滿頭血跡,滿身傷痕。不過我還會笑,因為我知道我所要的。

  隱形的翅膀是青春。老人沒翅膀,但有拐杖。所以他們比我們穩,不用擔心會有從空中掉下來的危險。也許我們會得意,我飛的高,所以看到的景色比別人精彩。拉倒吧,我們現在看到的風景,老人們早就經歷和體驗過了,誰沒青春過?

  收起隱形的翅膀,變成有形的選擇,我開始想象拐杖帶給我的踏實感和安全感。媽說,你34歲纔明白什麼是腳踏實地,太晚了。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我曾經飛過,飛在天空上,當我有一天手持拐杖,仰望天空時,我依然會笑,天空中有我彩色的青春。


 

  70後作家陳家橋寫安徽高考作文:『彎道超越』之感悟

  人們都喜歡走直路,至少當直路就在眼前的時候,沒有人會繞開它去走那彎路。但問題是,在人生的路上,有時直路並不就在眼前,倒是彎路隨時都有。差不多的情況是,世上總有彎路,只要沒有直路可走,那麼可以選擇的就是彎路。彎路廣泛存在,幾乎成了一種常識,所以討厭彎路不僅不現實,而且沒有任何意義。生活讓我們做的,無非就是走上它,到那具體的路上去。可以說,這就是常識中的生活了。彎路上果真可以超越嗎?

  我有一位姨父,他是山裡人,他以前每次從山裡往原上來,必走那崎嶇曲折的山路。那路不僅要從山脊邊穿行,還要從夾縫裡開道。姨父出山往原上來,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他每次走這山路,當然沒能超越別人,因為沒有人可以超越,大多數時都是孤身一人,唯一可以超越的便是他自己。

  後來,他快到原上的路,有幾華裡是修了公路的,也就是所謂的直路,但他仍然走老路。之所以不走直路,他自己的說法是直路上鋪了沙石,看起來好走,人是舒服,卻傷鞋,不如彎路輕便。

  大姨父這彎路走了很多年,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去世了。他是個老實人,我總在回憶二十年前我見他時的樣子,我知道他是走了一輩子彎路的,並非不喜歡直路,而是只有彎路可走。

  我們每個人都相同,比如相對於用手寫信而言,今天的電子郵件是更加的直路,但我想寫信還是有寫信的好處,手寫漢字或許並不比打字更加的復雜,更復雜的可能在於我們都被現代化了,都被速度推著往前了,越來越快,快要不認識自己了。有人說,在彎路上,可能有機遇去超越別人,然而事實上,人最難超越的恰恰是自己,不僅僅是當前的自己,還有曾經的自己。對於彎路,我很留戀。對於這個世界,只要彎路還存在,我都覺得喜歡的人還是去走上它,如果一定要找一點兒復雜的話,那還是問問自己,我該怎麼走好它呢?


 

  評論人盛大林寫河南高考作文:『試』一下還是可以的

  因為兔子被狼追到河邊差點兒被抓住,動物管理局把它送進了游泳培訓班,同班的還有小狗和小龜。小狗和小龜都學會了,小兔子卻怎麼也學不會。對動物管理局的培訓行為,評論家青蛙和思想家仙鶴都提出了批評。青蛙說,『兔子擅長的是奔跑!為什麼只是針對弱點訓練而不發展特長呢?』仙鶴則認為:『生存需要的本領不止一種呀!兔子學不了游泳就學打洞,松鼠學不了游泳就學爬樹嘛。』

  應該說青蛙和仙鶴的批評或質疑都是有道理的。但動物管理局的做法就沒有一點兒道理嗎?也不是的。我聽說火星人教育孩子最愛說的一個詞是『Try』,用地球人中國話說就是『試試』——不『試』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試』一下則可能打開一扇成功之門!

  青蛙可能要說了,兔子根本就不可能學會游泳,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去『試』呢?可是,在沒有『試』之前,你怎麼知道不可能呢?還沒培訓的時候,可能也有人認為小狗、小龜不可能學會游泳,但它們卻都學會了。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鴨子也不敢游泳,就是因為一只老虎追了過來,它不得不跳下了河,沒想到在掙紮之中學會了游泳。別的鴨子看到同類會游泳,也都紛紛試水,於是大家都會游泳了。

  當然,『試』也應該適可而止。如果『試』了,確實不行,那絕不能『趕鴨子上架』。『我兩條腿都能游,你們四條腿還不能游?成功的90%來自於汗水。加油!呷呷!』教練野鴨的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成立的。動物界的現實表明,會不會游泳與腿的多少並沒有關系,而汗水也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因此,如何評價動物管理局的行為,關鍵要看培訓的『度』如何把握……其實,還有很多技能,小兔子都不妨試一下,比如試試能不能像仙鶴那樣飛起來——如果能在這些方面都全面發展,它就不怕什麼豺狼虎豹了。


 

  80後作家張一一寫河南高考作文:兔子要不要學游泳

  讀完上面這則寓言,大伙兒都不免會心一笑。寓言中的『動物管理局』,好比是現實生活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可憐天下父母;『培訓班教練野鴨』一般代指『很負責任』的辛勤園丁,亦可指現今各種名目繁多『特長班』的教員;只是苦了那些無辜的『小兔子』和『小松鼠』,它們被迫在家長以『美好』的名義和願景下,違心地做著他們根本不喜歡做、也無力做好的那些事情。

  ……

  就因為兔子『險被抓』的這一特殊情況,『動物管理局』杞人懮天因噎廢食,動員所有小動物『全面發展』,舉措之一就是將小兔子、小狗、小龜和小松鼠等一起送進『游泳培訓班』,當然,也會有一些小動物學得很好,譬如小狗、小龜,但要讓小兔子和小松鼠也學好游泳,無異於叫張飛繡花,這不是扯蛋嗎?這不由讓我聯想到10年前的高考,張一一先生當年的語文、數學都呱呱叫,政治覺悟和歷史知識也還不賴,就是英語分明少了一根什麼筋。我用90%以上的時間專攻英語,甚至語文課、數學課都用來記英語單詞,20多年的全國高考題、上海高考題、北京模擬題、黃岡模擬題做了幾百套,平時也能紙上談兵頭頭是道,但一到考試就暈菜,再怎麼努力也就是在60分左右徘徊,不折不扣是『抹不上牆的爛牛屎』,我當時也想把英語學好啊,可就是學不好又能有什麼辦法呢?我想小兔子和小松鼠是知曉我的。

  ……


 

  著名作家葉永烈寫上海高考作文:貴在獨創

  我從小喜歡集郵。我看見郵票,就從信封上剪下來,貼到我的集郵本上。據說,像我這樣的中國集郵迷,已經多達三億人。

  在眾多的集郵愛好者之中,北京的劉超是特殊的一位。他不是泛泛的收藏郵票,而是把目光投向郵票上的帽子。比如,『中國古代科學家』郵票中李時珍戴的帽子;『八一』紀念郵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陸、空軍帽子;關漢卿紀念郵票上關漢卿的帽子;『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旋歸國』紀念郵票上志願軍戰士的帽子;杜甫紀念郵票上杜甫的帽子;兒童特種郵票那12個孩子戴著12種不同式樣的帽子……他專門收藏這些跟帽子有關的郵票,接著他去查閱資料,去請教歷史學家、戲劇家、文學家,深入研究帽子,透過郵票這小小的窗口,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帽子的演變史!他舉辦了《新中國郵票上的帽子》專題郵展,引起參觀者莫大的興趣。

  我所感興趣的不在於這郵展本身,而在於劉超獨創的視角:他展出的郵票,都是普普通通的郵票,然而獨具慧眼的他吹響了『帽子』郵票的『集結號』,產生了平中出奇、凡中顯異的效果,成為三億集郵愛好者中惟一的『帽子郵票專家』。他異彩耀人,一舉榮獲『中華全國郵票展覽』銀質獎!劉超出奇制勝,給了收藏迷們以深刻的啟示,不要忙忙碌碌於收與藏,還要善於思索,善於創新,善於想出新點子。

  從劉超的『帽子』郵票,我聯想到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中國,會拉小提琴的人不計其數,會哼越劇的人也數不勝數,然而青年作曲家何佔豪把越劇跟小提琴結合起來,創一代之新,一炮打響,一舉成功。

  當時,何佔豪還只是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的一名學生,還未學過作曲。他從小在浙江一個越劇團中長大,熟悉越劇。他的思想上沒有什麼框框,大膽把越劇與小提琴結合起來,與同學陳鋼一起寫出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當時,這在一般的作曲家看來,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然而,《梁祝》之所以會蜚聲中外樂壇,就在於它一新耳目,別具風格。何佔豪說:『我的創作,大的風格必須是中國的,小的風格必須是我何佔豪個人的。』這句話集中地體現了他的獨創精神。

  其實,就京劇來說,『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他們各自成為一大流派,成功的緣由同樣是『獨創』兩個字。在眾多的畫家中,徐悲鴻的馬,黃冑的驢,齊白石的蝦,李可染的牛,也是由於富有獨創精神,自成一家,各樹一幟。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過於踩著別人的腳印走。這種因循守舊的人,就像老是圍著碾子打轉轉一樣,永遠不能走別人所沒有走過的路,創造別人所沒有創造的東西。正因為這樣,作為作家,我一直把這樣的格言奉為創作原則: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我要努力寫出『人人眼中有,個個筆下無』的作品。只有敢於創一代之新,纔能跨入成功之門。

  哦,獨創可貴,貴在創新!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