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6月16日電 盡管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中俄貿易遭遇1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但出席哈洽會的兩國官員、學者和商界人士仍普遍認為,中俄貿易前景依然看好。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在哈洽會俄羅斯商務日上透露,今年前5月中俄貿易同比下降39%,出現1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其中,兩國邊境貿易下滑44%。金融危機是導致貿易下滑的直接原因。
列昂尼多維奇是俄羅斯阿穆爾州杜蘭林業公司的副總經理。這家公司所生產的原木和木材產品90%銷往中國。由於金融危機的爆發,今年1-5月公司對華出口量下降近10%,許多客戶流失。
不少中國出口企業也遭受了類似困擾。浙江海寧華倫路易服飾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莊坤明說:『我們公司的皮衣由於工藝精良、款式新穎並且價格低廉,在俄羅斯市場一直很受歡迎,但去年公司接到的訂單一下少了一半,今年情況可能更糟。』
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中俄貿易額為135億美元。其中,中國自俄羅斯進口74.3億美元,同比下降29.3%;對俄羅斯出口60.6億美元,同比下降48%。
『中國自俄進口下滑主要是由於國際市場石油、木材、化肥等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而這些產品恰恰是中國自俄進口的主項;另一方面,俄市場需求不旺及治理灰色清關等措施,導致了中方對俄出口大幅下滑。』商務部歐洲司官員羅偉東分析說。
盡管數據看起來並不樂觀,但作為中國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最大展會的哈洽會今年卻呈現出逆勢火爆的場面,展會數量比上年增加25%。
『我們相信,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一旦世界經濟形勢好轉,公司與中國企業的貿易會迅速回昇,所以我們並未打算轉移市場。這次來哈洽會我們希望與中方企業就合資建廠從事木材深加工事宜進行洽談。』列昂尼多維奇說。
俄羅斯聯邦總統駐西伯利亞全權代表克瓦什寧寄語『哈洽會』20周年時說,近5年來,西伯利亞地區與中國各地區的貿易額增長了5倍,但雙方合作仍有很大潛力可挖。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化工、機械制造、冶金、礦產資源開發、建築和農林業等領域合作的加深,雙邊貿易額將出現新的增長空間。
俄羅斯駐華商務參贊齊普拉科夫則坦言,今年上半年將是俄中經貿關系發展的難關,這種狀況有望在年底得到改善。雙方在改善貿易結構,充分發揮雙邊貿易潛力方面任重道遠。
高虎城認為,作為兩國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俄邊境經貿合作應著重加強投資合作,積極推進跨境物流通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兩國跨境經濟合作區,進一步完善貿易服務體系。
他指出,中國政府正采取扶持措施大力推進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和振興,而俄羅斯政府也在加大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開發力度。這些措施將為中俄企業參與對方國家的經濟建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擴大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提供契機,有助實現雙邊經貿關系的轉型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