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李紅陽 楊尚峰
![]() |
兩位俄羅斯學者在第二屆東北亞區域發展國際論壇會場上。東北網記者張彩霞攝
![]() |
兩位俄羅斯學者在哈洽會東北網展位現場接受東北網記者的采訪(中為索羅金院士,右為普裡霍季科副會長)。東北網記者高威攝
東北網6月17日訊 (記者 劉仲實) 在第二十屆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的第二天,記者在哈洽會現場采訪了來參加第二屆東北亞區域發展國際論壇的俄羅斯阿穆爾州科學中心主席、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阿納托裡•彼得羅維奇•索羅金和阿穆爾州中俄友好協會副主席、阿穆爾州國立大學地緣政治研究室主任普裡霍季科•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兩位學者。
共同尋找走出危機之路
索羅金院士介紹說,此次哈爾濱之行是來參加第二屆東北亞區域發展國際論壇的。會上,各國專家學者的主要議題就是共同研究探討怎樣應對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共同尋找走出危機之路。為此中國、俄羅斯、日本、美國、韓國等各國專家學者在會上積極發表意見,共同積極地探討和研究了怎樣走出世界金融危機困境的方法和措施。索羅金院士說:『應該承認,中國在最大化地減少經濟危機的影響上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他補充說,『中國黑龍江省和俄羅斯阿穆爾州之間應該注重兩個地區在邊境地區的國際合作。作為一個地質專家,我更注重於能源和礦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工藝的創新。』
他介紹說,阿穆爾州科學中心在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會上多次提到這方面的情況的目的就是為了引起中國商界和學術界的重視,以便能夠對這些成果進行完善,進而使這些新工藝能夠在生產上得以利用。索羅金院士說:『例如,在比較緊俏的鋁和硅等礦物資源開發以及煤的深加工上,可以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或者中國建立合作生產,這是極具吸引力的。』索羅金院士詳盡地向記者介紹了他的觀點。他說:『具體地說就是我們有礦產資源,褐煤礦和金屬礦,我們進行了長期的研究並研發了新的生產工藝,截至目前,我們認為這些工藝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是沒有的。這些工藝在終端產品的生產上是極富效益的。比如說,利用煤炭發電、加工石油、天然氣和化肥等;而金屬礦物的加工上,可以利用新的工藝生產鋁和硅,這些資源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俄羅斯都是屬於緊俏的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兩國都是有利的。我們相信這些這種資源和工藝的優勢會吸引感興趣的大集團或商人來投資的。』
在談及阿穆爾州和黑龍江怎樣攜手共同應對危機時,索羅金院士說:『雖然說導致危機的原因很多,應對危機的路子也不止一個,但是作為一個地質勘探方面的專家,我認為俄羅斯阿穆爾地區和中國北部的黑龍江都是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如果雙方能夠建立合資、合作企業對這些資源進行深加工的話,將是解決當前危機的一條出路。』
![]() |
兩位俄羅斯學者在哈洽會東北網展位現場接受東北網記者的采訪(中為索羅金院士,右為普裡霍季科副會長)。東北網記者高威攝
![]() |
兩位俄羅斯學者參觀東北網,與友人及東北網記者合影留念。東北網記者馬龍飛攝
經濟危機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俄羅斯聯邦阿穆爾州中俄友好協會副主席、阿穆爾州國立大學地緣政治研究室主任普裡霍季科•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表示:『令人不得不驚訝的是,當前的經濟危機拉近了我們在政治上的距離。俄羅斯聯邦總統梅德韋傑夫今年5月21日在哈巴洛夫斯克與俄羅斯聯邦各州州長會議上就曾號召要加強與中國的邊境和地區間的合作。可以說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讓我們的專家和學者們,讓那些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商人們、讓那些普通的百姓們,或者說那些與中國有著合作的人們走得更近了。可以說危機創造了一種真正人性化的、能夠克服危機帶來的影響的環境,這次東北亞區域經濟國際合作論壇的召開就是一個鮮活的例證。』
索羅金院士同樣對普裡霍季科先生觀點表示贊同,他說:『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先生的說法完全正確,因為往往越是在危險面前人們就越團結,就越要相互依靠,這是世界的准則,同樣也適用於我們中俄兩國人民。』
普裡霍季科先生進一步闡釋說:『這種距離的拉近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這種距離上的拉近還可能是一種純經濟上、專業上的,比如在石油、能源和自然資源等方面共同進行一些經濟的、可推進社會進步的合作。要在學術上、在政治上,當然了,更要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尋求相互理解,以尋求有計劃的共同發展。在這一點上,我們之間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人們走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