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7日訊 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和養車費用的不斷增加,很多車主紛紛感嘆:『買車容易養車難。』隨著私家車的不斷增多,車身廣告開始被精明的商家相中。不少車主和商家一拍即合——在私家車上噴繪廣告——既讓商家進行了流動的廣告宣傳,也讓車主賺取了一定的『實惠』,從而減輕養車壓力。按規定車身廣告須經相關部門審批,但在城市行駛中的車輛上的廣告,有多少具有合法『身份』?對此,記者近日做了一番調查。
私家車身穿『廣告裝』
昨天,記者在卜奎大街、龍華路等主乾道上看到,不少私家車車門都貼了一種透明貼紙廣告,有個別車輛甚至全身都被噴繪上了五顏六色的廣告。
市民王先生的私家車兩前車門就打上了『××裝飾材料公司』的廣告。王先生告訴記者,這個裝飾公司是他一個朋友開的,為擴大影響便讓他幫忙在車身上噴上廣告,每月支付500元錢。
司機張師傅所開的出租車後風檔上也打上了『xx家具城』的廣告。張師傅告訴記者,這廣告是他所在的出租車公司給聯系的,報酬是每個月張師傅可以在指定的洗車行免費洗車。張師傅說,廣告貼在後風檔上,不影響他正常營運,還可以免費洗車,省了洗車的錢,何樂而不為呢?現在很多出租車司機都願意把車身『出租』給商家做廣告,出租車能粘貼廣告的地兒太小,張師傅有個朋友把自己家用的面包車車身出租給廣告公司,一個月能收入三、四百元錢,沒聽說要辦什麼手續,只要雙方同意就行。
市民趙先生從事的是建築材料生意,家裡養了三臺車,其中兩臺車都粘貼了車身廣告,趙先生對記者說,他家的車經常往外送貨,把送貨車車身噴上廣告可以起到宣傳自家產品的作用,像他這樣自家車宣傳自己的從來沒有人管,每年也就是檢車時『麻煩』點。
商家看中車主效應
據了解,齊市目前約有近千輛私家車身披『廣告裝』,於是,很多專門從事私家車車身廣告的『代理』人便應運而生,個別廣告公司也把私家車廣告列入『經營項目』之一。這些商家普遍認為,公交車廣告需要審批,而私家車車身廣告並不需要審批。不同於公交車廣告,商家在私家車車身發布廣告不在於它『出鏡率』有多高,而更看重車主的生活圈子所帶來的潛在廣告效果。現在擁有私家車的車主基本上都是白領階層,在這些人的私家車車身上打廣告,對車主生活圈中的人群都有廣告輻射作用,車主社交圈子裡的人都能看得到。
粘貼車身廣告問題多
記者在市工商局廣告科了解到,根據相關規定,公交車車身廣告必須由有資質的廣告公司發布,由工商部門審批管理。車產權歸企業的車輛,如果打車身廣告宣傳本企業的,不用到工商部門登記備案;如果車產權是個人,但車身廣告宣傳企業車輛,工商部門應對其廣告內容進行審查,並登記備案。市工商局廣告科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齊市車身廣告登記備案的只有公交車,私家車目前還沒有在工商部門登記備案,由於沒有具體的相關規定,私家車粘貼車身廣告工商部門還無法管理。該負責人說,這種管理真空可能導致部分私家車車身發布的是虛假廣告,從而坑害消費者。為此,工商局已於近日向市政府提議,希望能出臺相關規范性文件,對此進行規范。
記者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法制科了解到,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不影響駕駛安全及改變車輛外觀的情況下,車身可噴涂不超過車體2/3面積的廣告,汽車的前後擋風玻璃、前引擎蓋和後備箱蓋不允許粘貼廣告,並且不能改變車的主體顏色。此外,隨意張貼車身廣告會影響安全駕駛,車身廣告若太花哨,會影響他人行車安全,後擋風玻璃粘貼廣告,如果視線被擋,則會影響自身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