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8日訊 近日,一些讀者紛紛給本報記者打來熱線電話,反映齊市嫩江水域葫蘆頭、江堤管理處老收費站壩下、明月島附近等處有船只在禁漁期內下網捕魚,因使用絕戶網,致使小魚苗也難逃厄運,令人痛心。
記者了解到,從5月25日至今,雖然相關部門對非法捕撈者進行過多次清理整頓,但一些人仍存在僥幸心理,在禁漁期內依舊非法作業。對此,記者於6月12日、13日兩天接連三次對嫩江葫蘆頭至明月島碼頭段進行了暗訪。
據在葫蘆頭附近居住的市民介紹,從開江以來,許多漁船都沒有歇過,禁漁令對他們來說,好像根本就沒那麼回事兒。前一天晚上下網,第二天早上三、四點鍾起網。
下網江上漂浮物風刮不動
一位知情者提醒記者,辨認水下是否有漁網,就看水面上的漂浮物,有的用飲料瓶子、泡沫做網漂,風刮不動的肯定水下有網。6月12日17時許,記者來到葫蘆頭,在水面上果真發現有四五個風刮不動的漂浮物。較遠的水面上有兩只漁船在忙碌。一艘滿載著蛤蜊的漁船正劃向岸邊,另一只船正在下網。在距離船只不遠處的岸邊,幾個老者悠然地在釣魚,一無所獲的老者自言自語地抱怨著『真是一年不如一年』。記者向明月島碼頭行進,一路上河道岸邊零散的垂釣者有四五十人之多。18時20分,記者來到明月島碼頭。五六只裝有馬達的船停靠在岸邊,一只船上放著裝魚用的網兜,相隔十餘米處,一男子正在齊腰深的水裡整理下好的魚網。在男子附近的水面上,幾處飲料瓶飄飄蕩蕩不離水面。
起網寸長小魚難逃厄運
6月13日凌晨4時20分許,記者來到葫蘆頭,較遠處江面有兩只船正在『忙碌』。在嫩江公園堤壩下,記者見到一男子正站在沒膝的水裡起網。站在岸上看熱鬧的兩位老者閑談著:『現在網有,可沒有魚。』『小魚都打沒了,哪還有魚?』『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這打魚,從早晨2點打到上午9點,魚多,都吃不了。』記者湊近忙著起網的打魚人,看見網兜裡打上來的魚也就兩寸左右,均為鯽魚,岸上收回來的網不少,然而網兜裡的魚卻不足十條。聽記者為那些本不該過早被扼殺的小魚惋惜時,看熱鬧的一位老者說:『這算啥呀。不是有一些信教的善男信女每逢吉日來此放生嗎?殊不知,這些魚也難逃厄運,一些打魚人知道放生地點和時間,專門在此處下網。可憐那些被放生的鯉魚、鯽魚,還有甲魚,剛剛獲得自由就被事先埋伏好的絕戶網兜了個一乾二淨。』
5時10分左右,在江堤管理處老收費站壩下,一處簡易房前,多條船只聚集在水面上,一男子正賣力向回劃船。在房子附近有多條狗散放,防范較嚴且位置偏僻,陌生人很難靠近。出售市場暢銷『帶卵魚』
6月13日凌晨4時20分左右,記者在葫蘆頭看到,一老者膝前的4個盆裡分別裝著小鯽魚、小雜魚和泥鰍,身後放著一小盆篩出來的,如同小蝦一般大小的小雜魚。盆裡的小魚兒活蹦亂跳,十分新鮮。『是從江裡剛打的嗎?』『對,純江魚。』老者回答一質疑的晨練者。
記者繼續觀察,發現附近共分布著五家魚攤。上坡處一女子正忙著給魚分類,指著盆裡的『麥穗』告訴記者:『5元一斤,你放心,江魚。』下坡處一魚攤分類工作做的較為仔細,從大到小的鯽魚,分別賣到了每斤8元、10元、12元。
龍沙早市上,記者見到有多個小販叫賣著新打的江魚,打保票地吆喝『個個有籽』,七八兩一條的鯽魚每斤賣到了8.5元,稍大一些的鯽魚每斤賣到了10元,前來購買的市民絡繹不絕。在早市上,同樣大小的養殖活鯽魚,價格則差了許多,七八兩大的每斤為5.5-6元。
資源保護漁業迫在眉睫
5月25日至7月10日,齊市進入自然水域禁漁期,按照省農委禁漁期公告要求,在禁漁期間,禁止從事一切捕撈作業,所有捕魚船只必須船上岸、網上灘,而記者走訪的情況卻背道而馳,非法打魚者非但沒停船歇網,反而肆無忌憚捕撈,給齊市自然繁殖場所造成破壞,致使水產再生能力下降。與此同時,濫用絕戶網等非法網具也大大加速了漁業資源的迅速減少,齊市在保護和恢復自然漁業資源上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