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重走黃金古驛路尋第十一站:空見黃土不見人
2009-06-21 09:35:28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李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落馬湖 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東北網6月19日訊(大興安嶺日報記者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東北網記者李富?)第十一站在黃金古驛路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從此向北,就進入了林海茫茫的大興安嶺,而這意味著告別了松嫩平原而進入了山區,道路將更加難行,隨著位置的往北,農耕文明的痕跡越來越模糊,實際上,從墨爾根出發,無論是驛站人還是運金的趕馬人都會帶上一種特產——馬肉乾充飢。

  在大興安嶺清朝設立的33個古驛站中,第一站被命名為噶魯河 站,它的位置就在今天的呼瑪縣北疆鄉。

  17日,采訪團一行並沒有去呼瑪縣成,而是先行取道北江鄉,尋找第11站的遺蹤。

  也許是因為古驛站的緣故吧,也許是因為生活所迫,也許是因為大興安嶺黃金的傳說,也許是因為闖關東的大軍在這裡偶爾歇了一下腳,總之,誰也說不清楚北江鄉的先祖們為什麼來到這裡。它地處偏僻,杳無人煙,從車窗向兩邊張望,除了茫茫的林海,斑駁的稻田,就是不時鑽出樹林的野雞、飛龍等鳥獸,偶爾看到一兩處房屋——那是近年來在這裡建立的森林管護站。寂靜、悠遠、相間土路飛起的滾滾黃沙,擋住了前方的視野,我們的車隊就在風沙中、在沙粒拍打車窗發出的劈劈啪啪的聲響中,沿著彎彎曲曲的、不知何時纔有盡頭的小路向前行進。

  就這樣大約過了2個多小時,北江鄉眼前在望了。

  如大興安嶺大多數的農村一樣,這裡並不富裕但平靜、安詳。傳統民居木刻楞不多見了,村民們大多數的建築是『板夾泥』和磚瓦房。這裡沒有電,只是每天晚上,村裡用柴油發電機發兩個小時的電,村民們說,他們每天也只能看看新聞聯播,大興安嶺新聞。如今這裡,很多年輕人已經耐不住寂寞,紛紛外出尋找他們所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關於第十一站的記憶,在采訪團所接觸到的被采訪對象中,都肯定,北疆鄉就是當年的第十一站,遺址就在現在的嫩漠公路旁邊的落馬湖附近。

  關於落馬湖,還有一段傳說,而且,這裡的居民幾乎都知曉。劉道愛,今年72歲高齡,在村子裡,也算是『老人兒』了。他對采訪團說,當年,李金鏞重走古驛路,從墨爾根出發至此,旅途勞頓,人困馬乏,看到湖邊河水清澈,他與隨從在此處下馬,人畜共飲一方水,從此,這個地方就被命名為落馬湖。

  傳說畢竟是傳說,落馬湖附近難道真的有古驛站的遺址麼?

  建國後,呼瑪縣在北疆鄉建立起了大興安嶺著名的『五七』農場,曾經在這個農場當過拖拉機手的於金岩老人回憶道,他和他的同事們幾十年前開發建設五七農場時,見過第十一站的遺址。

  據他描述,第十一站的位置的確在落馬湖附近,從嫩江沿嫩漠公路剛過落馬湖大橋,公路下10幾米的地方便是。那裡,四、五百平方米的草地與周圍的草地明顯不同,草的底下明顯是夯土,土層上的草也比周圍的草要矮上一些、稀疏一些,並且,他和同事們還在夯土層上看見過用來做飯生火用的土坑,坑內,還有一些黑色的東西,但不太明顯,他也確信,那裡肯定就是第十一站的遺址。

  既然有遺存,采訪團馬不停蹄,立即奔赴落馬湖,我們很興奮。

  當汽車徐徐停下,眼前的景色讓采訪團大失所望,如果不是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就是落馬湖』,我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眼前的『湖』分明就是一個濕地,水波蕩漾,芳草萋萋,無邊無垠,公路不遠處的確有一座橋梁,但是公路兩旁卻沒有我們盼望已久的夯土。

  十一站,究竟在哪裡?

  在前往落馬湖之前,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第十一站的遺址應該在一個叫江源的地方。我們來時曾經路過。但是,因為傳說充滿了神奇,我們還是先行來到了落馬湖,看來我們不得不折返了。江源所處的位置是一個岔路口,在這裡矗立著一間小民房,是呼瑪縣林業局的林業防火檢查站。敲門,無人回答,推門進入,屋內空無一人,坐北朝南的大炕上,兩床被褥整齊地向後一卷,一部半導體收音機,一副撲克。我們在屋內轉了一圈,不見主人回來,我們又靜悄悄地退了出去。

  眼前,森林茂密,野草叢生。我們以這間民房為中心,找尋著夯土的遺跡,但遺憾的是,除了野草和森林外,我們一無所獲。

  回縣裡的路上,我們是帶著深深的嘆息的。黃沙再次吹來,有人賦詩一首:縱橫千裡走邊疆,一腔熱血入風塵,依稀暢想當年事,空見黃土不見人。遠處,傳來拖拉機的聲音,那是辛勤的人們在地裡耕田。我們忽然想起了在北疆鄉聽到的另一個關於古驛站由來的傳說:當年,康熙帝御駕親征雅克薩,走累了就停一下,從墨爾根到雅克薩,總共停留了33次,於是,在皇帝曾經停留的地方,便形成了今天的33個古驛站,皇帝所走過的路,就變成了我們要找尋的古驛路。傳說也好,遺跡也罷,任歷史的烽煙起起落落,這裡的居民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依然會講述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故事、傳下來的精神、傳下來的信念……幾百年後,這裡也許會如第十一站一樣湮沒在樹影之中,但是這種一輩輩的『傳承』會繼續下去,這,不正是我們這次找尋的意義所在麼?車子繼續向前行進,我們也會把今天尋找黃金古驛的故事傳遞下去……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