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重走黃金路再尋古驛站采訪之正祺路上悼英年
2009-06-21 23:03: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李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呼瑪烈士紀念塔 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東北網6月21日訊(大興安嶺日報記者馬士和 龐偉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東北網記者李富?)漫步呼瑪縣呼瑪鎮街頭,一條東西走向的主街在腳下延展伸長,一個英年早逝的烈士的名字,已經如當空皜月,如長青松柏,深深地刻進呼瑪人的記憶裡,並賦予這條大街一段英雄的傳奇。

  這個名字叫蔭正祺,這條大街就叫正祺路。

  6月17日下午5時,『重走黃金路,再尋古驛站』大型采訪活動記者團一踏上呼瑪鎮的土地,蔭正祺的名字就開始不斷地傳入耳鼓。

  6月18日上午,當采訪團趕到呼瑪縣鷗浦鄉三合村采訪時,又有一些鏡頭在眼中定格後自動褪色,還原到歷史之中。

  蔭正祺,山西省沁原縣人。在中學讀書時就積極參加學生運動,進行抗日救亡。1937年,他在山西洪洞縣參加八路軍,翌年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洛川第二大隊學習,同時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記者憑吊烈士的英靈 東北網記者李富?攝

  抗大畢業後,蔭正祺被分配到太行山區革命根據地,任連隊指導員期間,曾率部隊多次同日寇作戰,屢立戰功。1945年日本投降後,蔭正祺隨三師北上。1946年夏,由西滿軍區到黑河地區剿匪。8月13日,蔭正祺隨三師特一團解放了呼瑪,並組建了呼瑪縣委、縣政府,被任命為縣政委(即縣委書記)。9月19日,組織再次任命蔭正祺為鷗浦縣政委兼縣長。他接受命令,立即赴鷗浦縣開展工作,並迅速打開了鷗浦地區的局面。

  1946年11月6日,原縣政府參議趙志民發動了反革命叛亂,網羅60多名土匪進攻鷗浦,蔭正祺組織我軍20多人英勇還擊,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因敵眾我寡,我軍傷亡慘重。為保存實力,蔭正祺決定連夜撤回呼瑪。11月7日,當蔭正祺率部行至三合站南大溝時,不幸中了土匪的埋伏,英勇犧牲,時年僅僅27歲。

  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獻給了呼瑪的解放事業,鮮血潑灑處,烈士的名字被刻在了石碑上,永志後人的緬懷之情。烈士的遺體被安葬在呼瑪烈士紀念塔後面,塔上鐫刻著烈士的英名。

  為紀念這位英年早逝的第一位縣委書記,呼瑪縣委、縣政府將蔭正祺犧牲地附近的安乾卡村命名為正祺村,將呼瑪鎮一條大街命名為正祺路。

  利用采訪間隙,采訪團成員特地來到位於正祺路路北的呼瑪縣烈士紀念塔,憑吊烈士的英靈,寄托濃濃的哀思。在這裡,記者們禁不住放慢腳步,低語輕談,不忍驚醒烈士的沈睡。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