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4日訊 富裕縣認真貫徹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建盛到聯系點調研時的指導精神,把改善民生作為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落腳點,從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就業、就醫、教育、住房、收入、社保、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入手,強力推進『五大工程』,興辦人民群眾希望辦的實事、好事,以實績實效取信於民,努力做到人民群眾都滿意、人民群眾得實惠。
一是推進『惠民行動』工程,關心扶持弱勢群體。針對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優撫群體等特定群體,開展『惠民行動』,將其作為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的重大舉措,作為解民困、助民樂、暖民心的系統工程,制定出臺『惠民行動』系列方案13個,確定了8方面惠民內容,即發放培訓消費券,發放低保生活消費券,開展免費健康體檢,發放旅游消費券,發放公益性崗位生活消費券,發放農村60周歲以上貧困黨員生活補貼,發放黨費扶助資金,開展免費生殖健康體檢,這項活動投入資金及讓利免費合計1364萬元,直接受益人員40249人次。
二是推進社會保障工程,解決人民群眾後顧之懮。針對就業渠道不寬、崗位不足、收入不高的實際,積極推進創業帶就業,加大了就業與勞動力轉移工作力度。一季度末,已發放就業再就業資金468萬元,新增就業350人,靈活就業4100人,新增公益性崗位13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針對社會保障面偏窄、保障水平偏低的實際,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大額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擴面工作穩步推進,提高了城鄉低保標准,完善了社會救助體系。整合了農村五保供養資源,合並4個鄉鎮敬老院,新建3000平方米的五保供養中心一處,今年完成主體工程,明年投入使用後,全縣集中供養率將達到50%。
三是推進教育資源整合工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針對學校布局分散、城鄉教育師資和教學水平不均衡的實際,科學規劃、撤並『麻雀學校』,調整優化學校布局,把初中辦在縣城、小學辦在中心鎮,實現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今年,縣財政投入資金1080萬元,並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繼續推行中學階段集中辦學,加快城鄉教育一體化、均衡化發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縣勵志學城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投資2768萬元,啟動了二期工程,新建1.9萬平方米的教學樓、實驗樓、宿捨和食堂,4.7萬平方米的綜合體育場。二期完工後,加上整合縣第一中學資源,全縣所有初中生全部集中到縣城讀書,既可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可為勞動力永久轉移打下良好基礎。
四是推進公益事業建設工程,改善人民生活環境。針對醫療服務水平偏低,看病難、看病貴的實際,擴建縣人民醫院,新建4個鄉鎮衛生院和4個鄉鎮計生服務站。項目申報已完成,各項准備工作有序進行。擴大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參合率達到了96%,提高了補償標准,有效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針對文化資源挖掘不夠,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不強的實際,新建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文體活動中心,前期准備工作已完成,正在陸續開工。結合旅游業發展,挖掘、整理滿文化、柯文化、站文化等少數民族文化,滿語『活化石』及站人文化正在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用優秀文化引領市民,形成推進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針對農村公益事業相對經濟發展嚴重滯後、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較差的實際,新建飲水安全工程30處,解決1.5萬人吃水問題,新安裝有線電視1600戶,年末自來水入戶、有線電視入戶率分別達到50%和77.5%。新建農村公路140公裡,10月末全部竣工,屆時通鄉公路硬化率為100%,通村硬化率為92%。
五是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程,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把平安創建活動納入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創新了一把手負責制、糾紛化解制、公開聽證制、『陽光辦案』制、信任互動制等五項機制;開展了刑偵嚴打、命案偵破、打黑除惡、侵財犯罪、警務模式轉變等五大攻勢;實現了社區指導、技術防范、動態管理、定點督查、輿論宣傳等五個方面突破;加強了街面巡控、社區管控、內部自控、農村群控、卡點布控等五大網絡建設。同時,狠抓了消防安全、生產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落實了信訪責任制,認真開展了信訪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領導大接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