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0日訊 哈爾濱市道裡區撫順街道辦事處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堅持以民為本,將群眾的小事、難事、煩事當作大事來抓,給居民提供最貼心的服務,最及時的幫助,拉近了政府與群眾的距離,贏得了百姓的稱贊。
一、查民情,多種形式傾聽群眾呼聲。學習實踐活動開始後,辦事處按照區委『點題服務』的要求,組織召開了18次民情懇談會,發放了400張征求意見表,設置了3個電子信箱,一部24小時熱線電話和6個征集建議箱,組織了30多次走訪調查,共梳理出5個方面116條意見和建議。班子成員帶領全街乾部用一周時間集中深入到社區庭院,對每一條意見、建議進行認真研究,班子成員分片包乾,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馬上整改的拿出措施,限定時間進行整改。
二、解民難,多條渠道解決實際問題。辦事處注重從群眾身邊的事入手,盯住每一個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實實在在地解決。截至目前,共解決67件。地德裡小區二、三街區長期沒有路燈,近300戶居民出行極不方便,多次協調未果,群眾意見很大。班子成員多次與物業公司和市路燈管理處實地查看,溝通協調,最終由市路燈管理處列專項資金解決了這個問題。多年的黑街區亮了,居民們感動地說:『路燈亮了,我們的心也更亮了』。地德裡小區168戶居民經常停水,今年3月突然停水50多個小時,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辦事處馬上派專人深入居民家中實地調查,與物業公司協調,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撫順地區是老城區,庭院破舊,居民反映強烈,幾年來,辦事處千方百計改造了68個庭院,今年又籌措資金30萬元,決定把剩下的7個庭院全部改造,為百姓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
三、重民生,多項服務讓百姓得實惠。為了給居民提供快捷服務,辦事處引進邦尼公司共同建立了『居民生活服務中心』,打造了撫順地區5分鍾生活服務圈,在原有38項一站式服務基礎上,采取有償、低償、無償的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家政、家庭醫生、居家養老等17項個性化服務,形成了『網絡化服務體系』,現已為94位老年人發放了援助卡,為500個單元安裝了『服務箱』。針對弱勢群體需要特殊幫助的實際,成立了以扶貧濟弱為內容的『溫暖基金』,現已累計收到捐款10萬多元,救助了1000餘人。撫順地區是『黨員愛心門鈴』的發源地,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辦事處在原有44個黨員愛心門鈴的基礎上又新安裝了52個『鄰裡互助門鈴』,為特殊群體安裝了『愛心呼叫機』,使困難人群得到了更便捷的服務。為了豐富百姓的精神生活,辦事處成立了400人的撫順文化藝術團和5個文化協會,經常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還與哈爾濱廣播電視大學合作,成立全市第一個街道、社區大學,建成了開放式的社區教育網絡,居民可以通過電大的系統網絡學習到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形成了具有撫順特色的社區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