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黑龍江晨報推出『慶祝建國60周年大型系列報道』
2009-07-01 14:18:3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江北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日訊  為慶祝建國60周年,黑龍江晨報於7月1日推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型系列報道』專版——『華彩60年』。本次活動計劃歷時3個多月、100多個專版全方位、立體地報道60周年來黑龍江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展示龍江人60年來創造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闖關東』精神、突破高寒禁區精神所蘊含的豐富精髓。

  歌聲起處

  歷史,絕對不可以復制,但卻絕對值得人們去回憶、去咀嚼。譬如,有一首歌——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每當我們唱響這首歌的時候,耳畔便會不由自主地響起另一首會讓人為之熱血賁張的歌曲: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其實,這不僅僅是一首歌,而是一個日子、一個時刻。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人民領袖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是時,我國亦正式采用公元紀年。而當時的百姓似乎更願意記住那個富含世間萬物變化及禾蔬生息動態的時刻:已丑年,癸酉月,甲子日,壬申時。更有粗曉陰陽八卦者記得:大吉。這種紀年與記年方式上的不同,恰恰亦映襯出中國共產黨這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與剛剛掙脫三座大山壓榨的廣大民眾間的理想與現實訴求間的差異:中國共產黨要領導當時四億五千萬同胞經過幾十年艱苦奮斗實現國家的四個現代化及人民的富裕,而民眾思想卻仍囿於農耕文明及外來禍撓的飢腹之虞之中。共產黨植根於人民之中,不會抱怨民眾的目光不夠遠,而是要帶領人民走上一條金光大道。譬如采用公元紀年,就是要闊步融入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已采用的時間脈動,更准確地說無論是在國家的經濟實力上,還是在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上,都要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

  時光荏苒,乾支交替,公元計60載,天乾地支相交一甲子。再來看一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高唱《國歌》踐行出怎樣一幅壯美圖卷:我國已從1949年時貧窮落後的農業國,變為今天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幾個國家之一,經濟總量以美元計,已位列三甲。而其經濟持續60年的高平均增長率早已為世人所瞠目。

  拿破侖的『睡獅』論應驗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感念國運昌達,恰是黑龍江3800萬兒女由衷自豪之所在。因為,我們是全國最先迎來全境解放的省份,是共和國的長子!

  60年裡,黑龍江人以長子的淳朴、堅韌以及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為國家盡到了長子應盡之責。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門口展示的侵華日軍第731部隊全貌的歷史照片
  『闖關東』精神

  如果說,當年齊魯寒子『闖關東』僅僅是一個『想法活命』的本意。那麼,當那爐『建設一個新中國』信念燒得正紅的歲月來臨之後,這個被大清皇帝稱作『龍脈禁地』的黑龍江演繹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嬗變。

  新一代『闖關東』者也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盡情地表達著他們的『闖』勁兒。

  地圖前,當我們用深情的目光去撫摸狀如雄雞般的國界省界曲線時,相信許多人的眼裡會是濕漉漉的:46萬多平方公裡的面積裡,西部和北部以大、小興安嶺的蔥綠,東南再連張廣纔嶺、老爺嶺、太平山嶺及完達山等山地,形成了一個開口通向北京的簸箕形狀,平展展的簸箕底部,是平均海拔在50至250米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1億多畝肥沃得可以攥得出油的良田,每年向國家提供的近1000億斤商品糧就產在這裡。據統計,黑龍江為國家提供的可供省際間調配的商品糧,佔全國的半壁江山。

  不僅是金燦燦的糧食,在這裡還有大慶奉獻的石油,哈爾濱的大型電站成套設備、飛機、汽車,齊齊哈爾市的大型精密機床、佳木斯市的大型農機器具,還有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的煤炭,大小興安嶺的木材,密林深處的山特珍品……

  試想想,當這樣一個能夠為國民提供豐富商品的現代黑龍江與60年前國人曾聞之心碎的歌聲相對照時,反差該是何等的強烈:『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流浪……哪年哪月,纔能夠回到我可愛的家鄉。』

   僅僅在日寇侵佔東北的14年間,日本從黑龍江這個『金簸箕』裡掠奪了多少木材、煤炭和黃白之物,已經無法統計。及至上溯《北京條約》等的蠶食,中東鐵路像一條蜿蜒的吸管,又吸去了多少『龍脈』的膏髓。被愛新覺羅氏視作『龍興之地』禁止開發的『後園子』已成為強盜們的筵宴之地,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已達到巔峰。二十多個外國駐哈爾濱的領事公館所表達的絕非友善交往那麼簡單,就連上世紀初發生在哈爾濱火車站的朝鮮青年安重根擊斃伊滕博文事件的處理,亦也是在外國設立在這裡的法庭審理,荒唐至極。汩汩流淌的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裡江,訴說著上世紀前半葉發生在這裡的多少悲劇和鬧劇;莽莽的興安嶺,又回蕩著強盜們互相撕咬怎樣的狺吠?為人魚肉的黑龍江就這樣掙紮著走進新時代的時候,已成了一個傷痕累累的失血頗多的孩子……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孱弱之軀,在共和國成立之後卻迅速挑起了『長子』的重擔:大街小巷支起的灶臺,炒面的香氣直飄至抗美援朝戰場志願軍戰士的心裡;一處處被服廠的枳機之聲,溫暖著冰天雪地裡與敵鏖戰的最可愛的人;從遼寧內遷的工具廠、電纜廠、軸承廠等,迅速成為哈爾濱現代工業的先驅者;『156項』工程的實施,又將這裡變作了共和國的工業基地……


闖關東 闖天下
  如果說,當年齊魯寒子『闖關東』僅僅是一個『想法活命』的本意,燕趙之民『闖關東』僅僅是『討生活』貨郎的流徙的活,那麼,當那爐『建設一個新中國』信念燒得正紅的歲月來臨之後,這個被大清皇帝稱作『龍脈禁地』的黑龍江演繹出怎樣一場轟轟烈烈的嬗變:十萬征塵未洗的志願軍官兵,驚起三江平原群群野鳥,驅動隆隆作響的拖拉機犁起層層黑土的浪花,『北大荒』變作『北大倉』的序幕拉開了:

  曾經是日寇惡魔『細菌工廠』的廢墟上,成了招工和考工的現場,幾年間,共和國『獨子』的『新風加工廠』赫然而起,中國的第一架直昇機、轟炸機一飛衝天;

  昔日外國人休閑去的『賽馬場』,成為國家大型電力設備制造的基地,至今,全國使用的每三度電裡就有一度電是這裡生產的設備提供的,名稱也因之而生——『動力之鄉』;

  建華等軍工廠充備著捍衛民族安危的彈藥,把碾子山石頭般的堅強鑄進了國防長城;

  齊齊哈爾昔日米、面、油棉軟的經濟構架,不幾年間亦成為共和國經濟結構中基礎中的基礎。從通用型的工作母機至大型精密機床,再到力大無比的萬噸壓力機,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被運往全國各地,裝備起新中國的工廠,驕傲地宣示著齊齊哈爾之重……

  無須掩飾輝煌,因為這是『闖關東』精神的雕塑。這精神的內核是眷戀、堅韌和創新。不是嗎?君不見,上世紀前半葉,雖有虎林要塞下日寇制造的累累白骨、中東鐵路枕木上沙俄驅使中國勞工的滴滴血汗、『七三一』松井石根慘絕人寰的試驗以及『開拓團』 、『並屯奪地』的無道,黑龍江的先人們對這片黑土地仍是不離不棄。楊靖宇、趙尚志們密林深處射出的槍彈聲,表達的是共產黨人捍衛民族獨立的基本要求;馬佔山對江橋的據守也僅僅是對故鄉的守護;小護士幫助趙一曼越獄表現的亦僅僅是助同胞擺脫魔掌的正常之舉。無論他們的意境有著遠大或者平常的差別,基本點都是驚人的一致:這是中國人的土地。

  在老一輩『闖關東』者拓荒布市所表現的對黑龍江土地眷戀的基礎上,新一代『闖關東』者也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盡情地表達著他們的『闖』勁兒:與袁隆平為讓中國人『吃得飽』相輝映,黑龍江人為讓中國人『吃得好』,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為全國人民的餐桌上提供出『美裕』、『響水』、『北大荒有機米』等極品大米;為了讓『中國制造』躋身於世界機械加工業的高端市場,齊齊哈爾的『南雁』及『歸雁』們潛心攻關,奉獻出可加工出任意曲面的五坐標數控機床;為了『三峽』、『小浪底』等,哈電集團裡集結的操著各地不同方言的員工們攻克了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制造難題、突破了低壓水頭大型水輪發電機制造的障礙,其大步前行的步伐,已在國際電站設備市場競爭中,讓電機制造業的鼻祖『西門子』及『西屋』等巨頭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無論是火電、水電還是核電市場,都有了黑龍江的一席之地。

  黑龍江是全國的。大家一齊來『闖關東』。


這裡曾是一片荒蕪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人畢竟是在冰雪嚴寒中成長的。他們堅守著那份責任——共和國的長子,就應該乾長子該乾的事:

  昔日的荒原早已源源不斷地為國家奉獻出金黃的果實;『156項』中有26項落戶黑龍江,黑土地已變成國家的老工業基地之一。

  當我們談起北大荒,或許今天仍有許多人還會生發出蒼涼、孤寂的『風吹草低見牛羊』般的感嘆。盡管昔日的荒原早已源源不斷地為國家奉獻出金黃的果實;盡管『156項』中有26項落戶黑龍江,黑土地已變成國家的老工業基地之一;盡管『三十六棚』、『偏臉子』及『圈裡』的破敗工棚和貧民窟已為高樓所替代;盡管有鄭緒嵐榮譽市民那首『松花江水波連波,浪花裡飛出玩樂的歌』已隨著早期流行歌曲的風行飄蕩在中國的角角落落,然而,待到百萬知青大返城之風刮來時,農場裡空留一聲嘆息;隨著驟然到來的『不找市長(省長)找市場』形勢突現之時,眾多的大型國企一臉茫然;累計從龍江的大森林裡運出以億立方米計算的木材,支橕起新中國各地萬千幢大廈拔地而起,隨之而來的是這裡的林木蓄積量日漸枯萎,形勢非常嚴峻,黑龍江當時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怎麼辦?

  如果把黑龍江『一五』時期比做第一次騰飛,那麼『七五』開始的一段時日便是第二次創業的開始,其實,他們所面對的難題較之前輩人在一窮二白的圖板上作畫所面臨的困難更大:一百多個大型國營農場,每個都擁有幾十萬畝甚至上百萬畝的連片土地,該怎樣適應『包產到戶』的大環境?上萬人的大型國企,直屬部裡下達的計劃訂單許多為零,幾百萬職工家屬吃什麼?市場在哪?森林不能再砍了,百萬計林業職工和家屬怎麼辦?北雁南飛一行行,聲聲咽,卻怎不令決策者心碎:『齊重』和『一機床』曾有過因技術骨乾流失嚴重,無法開動數控機床而不得不向外企業轉讓訂單的焦躁;『陽春白雪』般造飛機的工廠也有過接受南方小廠來料來樣加工的赧然;大型農場的領導也有過不惜狠心號召員工動員在外地上學的孩子再回到農場的愧疚……


昔日的北大荒,今成北大倉
  據省人事部門統計,那些年裡,我省人纔外流量連年超過流入量,黑龍江已成為人纔流失的大省。反映在經濟上,GDP增長明顯落後於南方沿海地區。哈爾濱,這個昔日全國的十大城市之一,經濟總量的位次逐年後移……北大荒人畢竟是在冰雪嚴寒中成長的。他們堅守著那份責任——共和國的長子,就應該做長子該乾的事:以技術創新為先導,以高度機械化向土地要糧。今天的黑龍江農墾系統機械化作業率已達95%以上,遠遠高出全國的平均水平。3800多萬畝土地上所生產的糧食及乳制品等,莫不向國人顯示著重要——每年產商品糧可供應60個以上百萬人口城市居民一年的口糧需求;飼養的肉牛量可滿足20多個百萬人口城市居民的肉類供應;奶牛存欄量可滿足近30個百萬人口城市居民一年的奶品供應。

  軍民結合堅持不懈,哈飛人潛心開發的復合材料,如今已成為共和國實現大飛機工程和開發新一代戰機工程的『底氣』。

  高端數控機床不僅在國內成為炙手可熱的工業裝備,並已在國際市場上拿下應有的份額,供不應求。

  林下產品已然超過林木產品產值,每次的全國商品訂貨會上,黑龍江森工系統的山珍品及中藥材,都是滿載而歸。由於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現在,全省森林蓄積量的增長已經多年大於采伐量,他們可以自豪地告訴國人:大小興安嶺的綠色更濃了!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理念,讓興十四村孤傲地走過了又一個30年。因為他們篤信,這裡平坦的土地適合大型農機具的作業,也適應更高級的生產組織形態。就這樣,他們精心侍弄土地,認真研究開發工業企業,農工貿齊頭並進。如今,興十四村已成為一個有工資、有私家小汽車、家家住別墅、人人有事乾的新型城鎮。想必,這樣的昭示作用,也是北大荒人讓國家放心的一個側面吧?


王進喜成為中國工業戰線一面火紅的旗幟
  大慶『鐵人』精神

  差距就是潛力,更是動力。『鐵人』王進喜說得好:『井沒壓力不出油,人沒壓力輕飄飄』。60年征塵未洗,甲子相交僅為一步——黑龍江還在前行!

  東經121°11′至135°05′,北緯43°25′至53°33′,這就是黑龍江在『地球村』的地理位置。太平洋的海風吹到這裡已減弱到可以忽略,而貝加爾湖上空形成的寒冷卻可以攜帶上蒙古高原上的乾燥長驅直入,與處於同一緯度上被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環抱等北歐國家相比,黑龍江氣候少了柔潤,多了幾分凜冽,於是,『貓冬』成了黑龍江先人千百年來的一種生活形態。

  然而,當現代經濟大潮是以商賈腳步帶領流向的時候,北大荒那一個個令人聞之縮足的別號,怎不令這裡3800萬民眾心急:『冰城』、『雪城』。旅游是愉快的消費,商賈的腳步是探寶的人流,可當二者發生衝突的時候,這二者或許都將停滯。30年前,哈爾濱人發揚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在報刊上,在電視裡,廣泛征集要讓寒冷的冬季變為愉快的消費與探寶相融的方案,於是,大冰雪節計劃出臺實施:冰雪節交易會、冰燈游園會、雪博會、帽兒山滑雪場、冬泳協會等等,齊嶄嶄登臺,愣是把寒冷化作了一種經濟資源。目前,據旅游部門統計,哈爾濱冬季旅游已然超過夏季旅游的收入,而經濟統計數據顯示,哈爾濱市經濟各月份平衡勻速增長,甚至十一二月份——最寒冷季節裡的各項指標更好。全省各地紛紛跟進,『雪鄉游』、『密林滑雪』、『威虎山旅游城』、『北極村看極光』等等,花樣翻新,魅力四射。如今,在黑龍江出現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幾乎所有的中高檔賓館客房價格,皆是以冬季為最高,其他季節則向下浮動。在當今中國,黑龍江因冬季而『酷』,竟引得多少南方省市同業者慕煞。

  當年,『鐵人』王進喜看到首都街頭的公共汽車上頂著『氣包』而立下『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壯志,張揚的是那種以國之懮為己任的奉獻精神。

  而繼之者,則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浸透到方方面面:冰雪旅游將空灑了萬千年的雪花和冰塊變作了地方經濟的『潔淨資源』,直接或間接實現價值以千億元計;畫家『於志學們』獨鍾情於冰雪,數十年終於『磨』出『冰雪畫派』一劍,為古老的國畫平添了一抹亮色;『白淑賢們』則把『十八嗨嗨』的民間俚調改造成上得大雅之堂的龍江劇種;冰壺姑娘甘願拿千八百元的津貼,以小沈陽『這個應該有』『這個真沒有』式的輕松在冰面上劃出通向世界大賽冠軍的柔美弧線,站到了許多國人甚至都沒聽說過的項目的最高領獎臺上;在五常清澈的?牛河畔,一幫農民用自己都捨不得喝、完全可用以招待貴賓的生物飲料精心侍奉田裡的水稻,演繹出以自己種出的極品大米與『世界米王』各有所長、難分仲伯的同臺打擂佳話;農墾系統近百萬職工堅守創新,硬是在田間綜合機械化作業率、農業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這兩個最能代表一個國家農業發展水平的指標上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職均為國家提供35.4噸糧食,稱職地擔負起國家戰略安全的重任……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深深為龍江兒女所珍視,40多年來一直將其視作『闖關東』漢子的群雕:『馬恆昌小組』的旗幟上書寫著工人階級嚴密的組織及主觀能動性;孫茂松在刀尖上削出與時間賽跑的激情;梁軍駕駛鐵牛的剪影永遠定格在人民幣的珍藏版裡;柳玉芳把三尺講壇上的故事留在了一批又一批求知學生的心裡;馬祖光教授率弟子譜寫出搶佔電與光的世界制高點;沈榮顯攻克『馬傳貧』無解的『方程式』,等等。群星爭輝,想來令人振奮——那個火紅的年代!

  撫今追昔,當今天某些勢力依然將石油作為戰略遏制力武器運用的時候,我們不敢想象如果沒有大慶油田連續30多年每年提供4000萬噸以上的石油,國家會是個什麼樣?也不敢想象如果沒有『鐵人』們『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忘我工作,大慶油田又會何時投產?更不敢想象,如果依照當年『權威』的『松遼盆地不會有大油田』論調不搞大慶石油大會戰,那麼,仍是一個石油完全依賴進口的中國,在今天又能否如同某些對『資源優化配置』論頂禮膜拜至極的某些『專家』所言,『到國外去買』就能滿足我國以億噸計的需求呢?

  回顧歷史,黑龍江人為自己走過的每一步感到踏實。更為我們所堅持的『闖關東』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而信心倍增。金融海嘯,濤聲陣陣,然而我們『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前不久,國家領導人又一次對我省領導表示,有北大荒這個國家的大糧倉,他放心了——這就是我們這個共和國的長子60年為國家盡到的責任之一!

  毋庸諱言,我們的60年尚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諸如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再創業問題、循環經濟發展問題,更高標准的社保體系和醫保體系問題,老工業基地改造問題及至民生、就業、教育公平等等,與經濟發達省市相較之或許還有很大差距。

  然而,差距就是潛力,更是動力。『鐵人』王進喜說得好:『井沒壓力不出油,人沒壓力輕飄飄』。60年征塵未洗,甲子相交僅為一步——黑龍江還在前行!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