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哈爾濱霽虹橋
2009-07-02 07:22:2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位於哈爾濱道裡區和南崗區及道外區的分界點,是橫越松花江的濱洲、濱綏鐵路跨線橋,更是全哈市的交通樞紐和咽喉地。

  十九世紀末,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野蠻侵略,並開始修建中東鐵路。在修築濱洲乾線工程中,臨到交通樞紐地時,發現這裡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原野和低窪地形成的水溝。

  由於修建鐵路,迫切需要將松花江上運來的器材物資轉運到香坊地區去,於是,當務之急便是就地建個大型木橋,當時起名為秦家崗大橋。

  自1901年10月2日大橋通車起,這座木橋就承擔起橋下通火車、橋上行車行人的功能。後來木橋需要維修和大修,根據鐵路發展和市政交通的需要,政府決定在原址上修建個永久性橋梁。

  經建築師斯維利道夫和橋梁設計師符·阿巴力的合作,設計出的橋呈弓形,猶如長蛇之勢,是典型的歐式橋梁建築。橋長51米、寬27.6米、車行道寬21.4米、兩側人行道寬各3.1米。橋的兩側有斜對稱的塔式建築,塔座為長方形,四周各有24個花環狀裝飾的浮雕,秀麗挺拔的花盞燈座,鏤空嵌花的鐵欄杆。構思巧妙、鑄造精美,更有鑲嵌著『飛輪』標志的中東鐵路路徽,多了一層歷史感,也豐富了橋梁建築的藝術性。整個霽虹橋沒有一個鉚釘,沒有一個螺栓,建築風格獨特。這座橋在哈爾濱建築群體中給人以獨特的美感,是一道亮麗的景觀。

  建築霽虹橋動用了大量勞力,僅建築費用約三十萬元大洋。當1926年11月28日舉行落成命名典禮時,參加人有哈特別市市長儲鎮、中東鐵路局長葉木河諾夫、特區行政長官張煥相、東鐵督辦於雲章以及東鐵理事會中的中俄理事等人。特別是由中方理事、時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為橋題名,他援引了杜牧的《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句中霽虹二字,定名為『霽虹橋』。其意霽虹者,謂雨止雲散,長橋如虹是也!

  1986年,霽虹橋被定為一類保護建築。2008年被定為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