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提昇發展層次,擴大經濟總量,佳木斯市緊緊圍繞民營經濟跨越發展工程實施重點突破,實現了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截至5月末,全市民營經濟實現營業收入120.42億元,完成增加值30.34億元,上繳稅金3.15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5.3%、33.7%和19.6%。
從『育小』入手找突破,確立『育小、扶中、抓大』三線出擊發展戰略。佳市通過實施中小企業創業示范工程實現『育小』,闢建8個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開展『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以創業促就業』活動,培育創辦小企業150餘戶,帶動就業4300餘人。通過推進成長性中小企業戰略昇級實現『扶中』,以『六大』主導產業,加快項目建設為牽動,促進中小企業發揮優勢,加快發展,已實現新上、改擴建、續建項目87項,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戶。通過培育重點骨乾企業實現『抓大』,積極扶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企業,加快資本運營,打造一批科技創新型、外貿進出口型和加工型的強勢企業,重點培植營業額超億元民營企業55戶,千萬元企業480戶。
在配套產業上找實破,推進大企業與小企業對接。佳市在鞏固原有協作配套關系的基礎上,建立並擴大新的合作伙伴,培育壯大一批新型配套企業群體。在技改資金和扶持資金上,重點向配套加工重點企業傾斜,使配套企業能夠以低成本、高質量、高信譽為大企業提供配套保障。目前,全市配套服務企業接近100戶,產值近30億元。
在研發上找突破,破解企業技術難題。這個市深入實施創新型中小企業培養工程,積極組織專家服務團及行業專家組開展科技諮詢和專家會診,著力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提供人纔、技術、信息等支橕保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中心,培養和造就一批科技創新人纔,推進新技術應用和新成果推廣,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後勁,提高民營企業的整體素質。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全市目前中小企業開發新產品已達到20項,填補國家和省空白5項,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10項。
從創匯基地上實現突破,培育壯大外向型企業。這個市充分利用口岸群體優勢,著力打造撫遠瑞隆進出口公司、信宇經貿公司、同江大同經貿公司等十大出口創匯基地。針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外向型企業的影響,適時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在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扶持服務上向重點進出口企業傾斜,確保民營外貿進出口企業數量規模有新的突破,在全市形成科技型、生產加工型、外向型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在服務體系建設上實現突破,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系列化、社會化服務。他們進一步強化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服務職能,規范中介組織。同時,加強對擔保機構的備案監管,促進擔保行業良性發展。實行政銀企合作,建立與各金融機構的合作機制,通過銀企對接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扶持。
在營造發展環境上實現突破,建立政策落實監督檢查機制。為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佳木斯市在媒體開闢專欄、專版,宣傳政策、典型,樹立民營企業良好形象,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創建良好的服務環境,開展領導聯系重點民營企業、各部門幫扶重點民營企業、律師包扶重點民營企業等活動,兌現服務承諾事項,切實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