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黃貴軍:做大山深處的健康使者
2009-07-05 20:49:3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黃貴軍 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做大山深處的健康使者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黃楊鎮計生辦乾部 黃貴軍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黃貴軍,畢業於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在貴州省遵義縣喇叭鎮衛生院服務,服務期滿後,留在了綏陽縣黃楊鎮工作。今天,能與大家分享作為一名醫療志願者的經歷和感受,我感到非常榮幸。

  2006年7月,我從湖北家鄉出發,到貴州遵義喇叭鎮,開始了志願服務工作。喇叭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鄉親們缺乏科技知識,生活十分窮困。那裡的醫療條件更讓人無法相信:三萬多人的鄉鎮只有一個缺醫少藥的衛生院,僅有的幾名醫生只能醫治感冒、發燒、頭痛等常見疾病。而多數農村醫生都沒有經過專業的醫療培訓。

  到喇叭鎮不久,有一件事極大地觸動了我。一天晚上,有一個八歲的女孩肚子疼得厲害,父母沒有帶她去醫院,而是認為她中了邪,請來一個道士趨邪。當她痛得實在受不了的時候,纔背著她到了衛生院。經過診斷,她得的是急性闌尾炎,但衛生院卻不具備手術條件,必須馬上轉送到幾十公裡外的縣醫院。可是,沒等送到縣醫院,這個孩子就死在了途中。白天還在叫『叔叔、叔叔』的孩子,纔幾個小時就離開了我們。看著他的父母痛哭失聲,我的心裡一陣刺痛。這件事情讓我深深的意識到:作為一名醫療志願者,除了要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還要努力改變鄉親們落後的觀念。

  為了普及醫療知識,我制作了一系列光盤,多次組織全鎮醫務工作者學習。我還多次上街義診,為很多病人免費針灸,得到了病人和同事的稱贊。越來越多的老鄉知道身體不舒服應該去醫院了。看到老鄉們得到診治以後,千恩萬謝地離開,我的心裡是那麼的高興。

  為了改善醫院的條件,我和院長一起多方爭取,得到了上級醫院的支持,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手術室。但是,經常停水停電是我們遭遇的最大麻煩。2007年的冬天,一個病人深夜2點被送到衛生院,她是一個70多歲的老大娘,當時已經形成彌漫性腹膜炎,肚子已經像鐵板一樣的硬。她蜷縮在病床上就像一個無助的孩子,眼巴巴的看著我們。情況十分緊急,必須立即手術。如果再推遲,病人就會形成敗血癥,甚至中毒休克而死亡。但是我和院長卻猶豫了:因為她不僅年齡大,還有高血壓,更糟的是那幾天下凍雨,全縣都停電了。沒有手術燈,手術能成功嗎?不能取暖,病人能受得了嗎?一旦出現什麼問題,下不了手術臺怎麼辦?她的兩個兒子哭著說:『大夫,求求你們,救救我媽吧……』看到病人那痛苦的神情,聽到家屬那悲傷的哭泣,我真恨不得自己變成一臺發電機。經過緊急會診,我們毅然決定實施手術。全院醫護人員集體上陣:四名醫生打著手電筒照明;因為停電,電動吸引器不能用,一名護士專門踩腳踏吸引器;因為停電,心電監護機不能用,一名護士每隔10分鍾就給病人測一次血壓;而我和院長負責手術。就這樣我們在冰冷的手術室裡站了4個多小時,手術終於在清晨6點多順利地完成了。此時大家的手腳早就凍得失去了知覺。當被告知母親已經脫離危險的時候,兩個兒子『咚』的一聲就跪到了地上……此時此刻,我所有的疲勞、所有的困乏都沒有了。

  作為一名志願者,我也經常到邊遠的村寨出診,同時向鄉親們宣傳科普知識。多少次我一個人背著藥箱走在漆黑的山路上,多少次我跌倒又爬起……光禿禿的山梁上和黑壓壓的樹叢中,經常會突然竄出野兔之類的動物,使人驚出一身冷汗。為了給自己在夜路中壯膽,我學會了和自己說話,學會了給自己講故事,學會了一個人扯著嗓子唱歌。有一天晚上出診回來,我搭摩托車回宿捨。一頭受驚的水牛撞上了摩托車,我重重地摔了出去…第二天醒來時我已經躺在病床上,周圍是政府的領導、同事和附近村寨湧來的鄉親們,他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卻給我帶來了家裡的雞蛋、臘肉……受傷時鑽心的痛都沒讓我流下的眼淚,在那一刻落下了。一位60多歲的老大娘,走了十幾裡山路,來到病床邊,從皺巴巴的袋子裡拎出了一只土雞,流著淚說:『娃娃,你受苦了。我們沒有什麼好東西,只有這一只雞,給你補補身體…』這只雞在有些人看來可能不算什麼,但對這位貧窮山鄉的老大娘來說,卻可能意味著她家一年的鹽巴錢……那一刻我熱淚盈眶。如何纔能回報這份情義啊,除了要求自己更加努力,我別無選擇!

  2008年7月,兩年的服務期滿時,我已經習慣了『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的環境,也適應了吃辣椒、喝苞谷酒的生活。我的伙伴們都如期離開了服務地,已經延期服務一年的我卻決定要紮根貴州了。這個決定讓當初很支持我的父母難以接受。而我最難以割捨的也是父母,二老都已年過六十,身體大不如前。多麼希望能夠回到父母身邊,盡兒子的孝道啊,但當我想到鄉親們那粗糙的雙手,想到他們那顫抖的雙肩,想到他們那期盼的眼神…我覺得我應該留下,只有在這裡,我的青春價值纔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為了勸我回家,母親專程來到了貴州。為了得到她的理解,我請母親陪我去了一次鄉下。一路上,我的心裡七上八下的,一直擔心母親會反對我的想法。但看到無論走到哪個村寨,都有老鄉熱情地招呼我們,圍在我們的身邊,向我詢問各種知識,拉著我們的手邀請我們去家裡吃飯時,母親也被這些村民的熱情和淳朴深深地打動了。她理解並支持了我的選擇。

  在基層工作的這段時間,我切身的感受到:雖然西部條件較為艱苦、經濟比較落後,但是西部的潛力是無限的。而基層對於青年人來說更是一片新天地。在基層,我們的知識可以得到發揮,我們的能力可以被人認可,我們的理想可以得以實現,我們的青春也會更加精彩。

  現在正值西部發展的大好機遇,發展需要人纔,需要技術,需要更多樂於奉獻、甘於付出的人。同樣,西部的發展也為年輕人的成長成纔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願意,就請和我一起來經歷這種生活,體會這種艱辛,追求這種快樂吧!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侯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