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民警年處理百枚炮彈 每3天與死神擦肩而過1次
2009-07-06 09:14:22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王建春 武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6日訊 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險的職業之一,而排爆則是警察職業中最危險的一個警種。在別人紛紛撤離的地方,有排爆民警的身影;在別人走向安全的時候,排爆民警卻要向死神靠近。

  鐵鋒公安分局治安大隊民警崔福林,每年都要妥善處理100枚廢棄炮彈。由於沒有適當的爆破裝置,全由警察冒著生命危險『捧』回及時處理,消除隱患。

  前不久,紮龍鄉邊屯村一位農民幫助鄰居清理菜窖,挖到一枚完整的炮彈。炮彈約60厘米長,一頭細、一頭粗,最粗的地方約有小碗口大,已鏽跡斑斑。接到報警,崔福林及時趕到現場。在村民的菜窖內繼續挖掘至地下三四十厘米處時,又有一枚鏽蝕的炮彈出現。兩枚炮彈為日軍侵華戰爭期間遺棄的。炮彈內部還有火藥,頂端有引信,如稍有不慎或用力敲打引信,很有可能引發爆炸。為避免發生危險,崔福林把這兩枚炮彈安全轉移到了專門的倉庫保管。

  4月20日,東湖派出所轄區一建築工地,施工人員挖地基連續挖出7枚炮彈。從挖掘出來的炮彈看,大小形狀不一,長度在20厘米到40厘米不等,直徑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間,有的炮彈引帽早已被摘掉,有的炮彈尾部帶刺,有的炮彈一晃動裡面有液體聲音,事後被確認侵華日軍遺棄的炮彈。接報後民警崔福林及時趕往現場進行處置。崔福林與其他民警對現場進行封鎖和保護,疏散圍觀群眾。隨後,崔福林和另一民警,徒手捧著炮彈,將其轉移至安全場所存放。

  5月26日9時,在光榮小區施工工地上,挖到兩枚炮彈。聞訊後,崔福林和另外兩位民警,不顧危險跳進坑裡,徒手用工地的吊車將兩枚炮彈吊了出來。

  5月27日,紮龍鄉邊屯村的一塊荒地裡,村民們持鍬、扶犁,除荒草平地,突然挖出一個大『家伙』:一枚約有半米長、暖壺般粗的炮彈。

  崔福林和同伴趕到現場,在貼近炮彈周圍用雙手小心翼翼地摳掉炸彈邊的泥土。兩個小時過去了,他們雙手磨出了血泡,17個『圓家伙』終於慢慢脫離了土層,露出了『面目』。經過有關部門鑒定,17枚炮彈均系日軍侵華時期遺留的炮彈,若受外力打壓將隨時引起爆炸。下午,崔福林又和戰友們一起,將17枚炮彈小心翼翼地提起,然後懷抱著炮彈,坐車轉移到有關部門保管。

  『炮彈能爆炸嗎?』第一次見到這種場景,崔福林著實捏了一把汗。『只要不碰撞,就不會爆炸。』崔福林笑著說,『這17枚炮彈不會響,你可以放心。』盡管有了專家的保證,但一想到有17枚炮彈與幾位民警同在警車裡,崔福林自己總感覺後背發涼。

  因為條件有限,一直使用轎車運送炮彈。為防止炮彈撞擊,每次他都像抱孩子一樣,將炮彈緊緊抱在懷裡,再累也不敢撒手。他在實踐中摸索出的運送炮彈所用的『土辦法』:用膠鞋套住炮彈的引信;用飲料瓶護住炮彈已外露的引信撞針;用草袋和沙子給炮彈『穿』上『防震服』。幾年來,崔福林和戰友們處理了近千枚炮彈,平均每3天要排除1枚炮彈,但沒有一起因處置不當而引發事故。

  多年來,崔福林百餘次只身涉險和死神打交道,先後排除千餘枚炮彈。一個星期天,他撂下愛人,去現場排除炮彈,回家後,見妻子還在為他的安全祈禱,當時他禁不住熱淚長流:『再危險的工作也總要有人去乾!』面對生與死的考驗,崔福林泰然處之:『既然咱們沒「光榮」,還得接著乾!』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