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近日,住在哈爾濱市道裡區地段街附近的市民反映,位於道裡區地段街133號的省美術館建築出現裂痕、地基下沈的現象。5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市一類保護建築——省美術館,隨著工作人員來到位於美術館二樓的展廳。記者看到,展廳地面出現大面積下沈,下沈幅度達到四五厘米,地面明顯錯位。在二樓的一個房間裡,牆壁上出現了許多裂縫。在三樓,許多房間的屋角處出現了裂縫。
在美術館二樓北側的一間辦公室,透過辦公室的窗戶記者看到,緊鄰美術館外牆處一個大的工地正在打地基,工地已經挖出了20米深的大坑。工地的大坑距離美術館建築外牆不到10米,在辦公室裡明顯能感到施工工地的震動。
省美術館辦公室張主任介紹說,這個工地是新透籠購物廣場建設項目,該項目今年年初開工,4月份美術館內就發現了部分地面出現裂痕、樓體下沈的現象。由於美術館是一類保護建築,出現險情後,立即向省、市文物管理部門以及哈市房屋監察部門反映情況,6月份有關部門組織建築專家對美術館樓體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是整個樓體下降6厘米左右。參與評估的專家說,下沈暫時不會造成整個樓體坍塌,但是,隨著施工工程的進展,是否會對美術館樓體產生更大的影響還不能確定。
張主任說:『近期我們館舉行了幾個大型展覽活動,活動中,我們不得不派專人在現場提醒參觀者,不要同時幾個人站在一起,就怕萬一出現問題。可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省美術館原為橫濱正金銀行,始建於1912年,翻建於1937年。建國後曾為哈爾濱電影制片廠、省歌舞團等單位使用,1962年省美術館遷入此樓,1997年公布為哈市一類保護建築。
據了解,作為一類保護建築的省美術館,它的後18米、左14米、右8米都屬保護范圍,在這個范圍內是不允許隨意建設施工。
對這座一類保護建築現狀,許多市民懮心忡忡。一位附近的居民對記者說:『省美術館是哈爾濱的一類保護建築,我們得給後人留下點老哈爾濱的記憶,要想辦法給保住啊!』一些周圍的市民也呼吁有關部門,拿出切實措施,保護這座承載歷史文化和歷史見證的建築。
新聞背景
2007年,毗鄰黑龍江省美術館的哈市第一副食商店原址作為『新透籠購物廣場』項目開始拆遷。2008年7月,省美術館耳房隨後被拆除。因此,省美術館曾在2008年7月發出律師函,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向透籠街區拆遷指揮部提出:『在建設中應當避免侵犯黑龍江美術館所有的館捨及其所屬土地使用權。』
緊鄰建築工地的省美術館建築出現裂痕。
相關政策
建設部發布的《城市紫線管理辦法》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以往,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規劃圖紙上一般會有紅線(道路控制線)、藍線(河道控制線)和綠線(綠化控制線)的界定;而新規定的城市紫線,是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范圍界線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歷史建築的保護范圍界線。
相關政策
《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
在城市紫線范圍內禁止進行下列活動:
(一)違反保護規劃的大面積拆除、開發;
(二)對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格局和風貌構成影響的大面積改建;
(三)損壞或者拆毀保護規劃確定保護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
(四)修建破壞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
(五)佔用或者破壞保護規劃確定保留的園林綠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樹名木等;
(六)其他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構成破壞性影響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