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晨報建國60年系列報道: 感念鄧小平同志的平易
2009-07-06 11:21: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何燕 白林鶴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1978年9月14日,鄧小平同志視察大慶油田。
鄧小平同志健步走遍了油田廠區。
1978年9月14日,鄧小平同志視察了黑龍江省大慶采油六部。資料片

  東北網7月6日訊 在黑龍江省的歷史上,一位偉人的足跡曾7次留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就是共和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

  從1958年到1983年,鄧小平同志7次視察黑龍江,足跡遍布工廠、油田、農村、學校,關注經濟建設,指導思想解放。

  當年,全程采訪鄧小平同志視察黑龍江工作的黑龍江日報攝影記者萬繼耀,如今已是古稀老人。31年過去了,他仍然——

  大事記

  1949年10月

  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下午3時,首都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集會,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親自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並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2日松江省暨哈爾濱市各界人民群眾和黑龍江省暨齊齊哈爾市各界人民群眾分別集會,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蘇聯承認中國,中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6日,松江省、哈爾濱市黨政機關、哈爾濱市中蘇友好協會,在鐵路俱樂部召開慶祝中蘇建交晚會。

  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毛澤東當選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12日中共黑龍江省委發出《關於開展群眾性的檢查浪費與建立經濟預算制的決定》,指出要把檢查浪費作為把經濟建設提高一步的中心環節,各級領導要親自動手,並發動工人群眾積極參加。經過1年的檢查,全省共查出浪費712億元(東北流通券,下同)。

  13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召開第3次全委會議。針對個別黨員乾部在生活上貪污腐化、嚴重破壞黨的紀律的情況,決定從省委委員到一般黨員,都必須過支部生活,按期繳納黨費,接受支部分配的工作任務,不得特殊。

  東北人民政府頒布《東北地區公糧征收暫行條例》。規定公糧征收率為土地正產物和副產物總和的20%。

  15日東北軍區軍政學校在齊齊哈爾市舉行創校、授軍旗和第一期開學典禮。

  17日松江省人民政府發出通知,規定原為薪俸制、今年7月響應省政府號召改為供給制者,允許重新改為薪俸制;重申半年評薪1次的規定。

  19日哈爾濱市召開公審大會,判處殺害李兆麟將軍的凶手閻鍾章、劉文昇死刑,其餘罪犯被分別判處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新疆,本日進駐迪化(今烏魯木齊)。

  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正式開館,馬裡寧為代理總領事。

  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成立。周恩來任總理兼外交部長。

  29日—11月1日黑龍江省文藝工作者首屆代表大會在齊齊哈爾市召開。出席大會代表213名。會議的任務是:(1)廣泛開展城鄉群眾文藝運動;(2)改造舊藝術,團結舊藝人;(3)加強文藝創作;(4)建立文藝領導機關,選出全省文聯。

  會議選出省文聯委員45名,宣布正式成立黑龍江省文學藝術聯合會。

  本月—11月為在私營企業中貫徹『發展生產,勞資兩利』政策,松江省和黑龍江省總工會先後在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齊齊哈爾等市縣的私營企業中開展訂立勞資集體合同的工作。

  1978年,黑龍江日報記者萬繼耀唯一全程跟隨采訪,他利用這個機會聆聽偉人教誨,用鏡頭記錄偉人的風采。

  日前,本報記者專程拜訪了萬繼耀老人,退休後的他每天最快樂的事就是翻看珍藏多年的珍貴照片,而31年前與小平同志的那次見面令他終身難忘。


   

   他最關心職工的生活

  距1978年9月鄧小平同志視察黑龍江已31年了,萬繼耀說,至今回憶起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他說:『1978年9月14日一大早兒,報社領導安排我去采訪當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鄧小平同志視察黑龍江的整個過程。我非常興奮,早就想親眼目睹小平同志的風采,這回我通過鏡頭把小平同志的狀況告訴給全省的讀者。』

  接到采訪任務後,萬繼耀馬上到花園?賓館報到。他回憶說:『小平同志下榻在第一棟樓。當天,小平同志一行就趕赴大慶視察工作。我們都是坐專列去的,一共有四五節車廂。在大慶,小平同志視察了采油工地,參觀了農業成果展示,還到田間地頭看了看。他最關心的是職工的生活,看到大慶職工家屬生產的苞米、高粱等糧食,他拿起來拈了又拈;看到那些乾打壘的房子時說,乾打壘的房子得換,要改善住房,改善職工的生活條件。還問職工能否吃上新鮮蔬菜。』

  萬繼耀說,來黑龍江時小平同志74歲,看得出他是一位平和而寡言的老人。雖然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但他的神情總是若有所思的樣子,眼神中更多的是深沈和凝重。無論是聽匯報還是看工程,他總是聽得多,說得少。他不停地看,不時地凝思,心中裝著治國興邦的韜略。

   沒有『特權』的家人

  在跟隨視察組采訪的兩天中,萬繼耀一共拍了20多個膠卷,留下了400多幅畫面。

  萬繼耀告訴記者,『我用的是一套「哈斯」120機器,可隨意更換的膠卷暗倉,解決了因一卷僅拍十二張片兒而不得不頻繁換卷的問題。

  萬繼耀又補充說:『小平同志不但平和而且細心,對跑前跑後的這些記者十分配合,逢拍照他就放慢動作,有時我拍完片,他還笑著向我致意。』

  跟隨采訪時,萬繼耀因為拍攝專業,在小平同志聽省委匯報時,省裡為其家屬安排了游覽等活動內容,小平同志親自選萬繼耀來為他們拍照。

  說到這兒,萬老笑著回憶說:『記得他的老伴卓琳和女兒、外孫兒玩得很高興。在兒童公園坐小火車時,他們都感到很新奇,從「北京站」出發,竟很快就開到了「哈爾濱」,都感覺距離太短了,於是他們沒下車,又乘小火車回到了「北京站」。有趣的是,他們祖孫三代每人都握著小火車票,經過小小的檢票口,體現出了濃濃的平民味兒。少年鐵路「員工」一絲不苟,根本沒給他們任何「特權」。

  放棄午休   與陪同人員親切合影

  萬繼耀告訴記者,小平同志本來有午睡的習慣,但1978年9月15日那天,在省裡開會的四五百名廳局級以上乾部都想與小平同志合影,得知此事後,他放棄了午休,拍了一撥又一撥,老人家十分耐心。最後,隨行的沈陽軍區司令員李德生說,記者同志很辛苦,請鄧副主席和記者同志合個影吧,小平同志欣然接受。於是他們這些記者也圍在小平同志身邊,留下了有歷史意義的紀念照。

  照片洗出之後,萬繼耀等人發現,許多官員也站在了記者的行列中,想必,他們也非常珍視和小平同志在一起的機會。

  回憶起31年前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萬繼耀說:『跟隨采訪的兩天裡,我感覺又忙碌又充實,白天工作,晚上當別人休息時,我又趕回報社衝洗放大相片,然後再將洗好的片子送回花園?賓館。當我送片時,小平同志知道了,讓秘書轉達謝意,還讓秘書留下了在北京的地址,秘書說,「到北京時,小平同志邀請你去做客。」』

  萬繼耀說,『小平同志離開哈爾濱三個月後,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了。這位偉大的老人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開創了以改革開放為標志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新時期。盡管此後無數次地往返北京,但我始終沒有打擾老人家。但是,在我的內心深處,我無數次感念小平同志的平易。』


   

         介紹   萬繼耀簡介

  萬繼耀,滿族,吉林省扶餘縣人,現年78歲。

  1946年在某軍一一五師文工團參加革命。

  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在魯迅藝術學院美術部門學習。

  1951年任某軍一一五師政治部攝影員。

  1955年任《黑龍江日報》攝影組攝影記者。

  1963年加入中國攝影學會黑龍江省分會。

  1981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

  萬繼耀自1952年從事攝影工作,先後為中央級報刊《人民日報》、《人民畫報》、《民族畫報》、《解放軍畫報》、《人民中國》(英、日版)和省內新聞出版單位提供了二百餘幅作品,在《黑龍江日報》、《黑龍江農民報》發表過圖片新聞、圖片專欄、畫刊等,發稿二千三百餘幅。

  萬繼耀在社會上有影響的主要攝影作品有:《山村婚禮》、《懸崖排險》、《志在藍天》、《邊陲新村——敖魯古雅自治鄉》、《治理三江——松花江、黑龍江、烏蘇裡江》等。

  

責任編輯:楊禹

黑龍江晨報推出『慶祝建國60周年大型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