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界壕遺址』石碑。

傷痕累累。
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核准,將跨越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金界壕遺址』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界壕遺址』也是黑龍江與內蒙古的分界線。『金界壕遺址』黑龍江段共跨越齊齊哈爾市的碾子山區、甘南縣和龍江縣,全長213公裡。『金界壕遺址』甘南縣段全長約150公裡,是黑龍江省境內最長的一段。
黑龍江新聞網訊 6月29日,記者接到黑龍江省文化廳基建考古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趙平春通報,甘南縣文物管理所在巡查過程中發現一施工單位在國家級文物保護區內施工,對文物造成一定的破壞。他們對該工程的施工單位作出立即停工的決定,並逐級向上匯報。齊齊哈爾市文物管理站在接到甘南縣的報告後,立即向省文化廳基建考古辦公室進行了匯報。

施工人員長期踐踏和施工車輛的碾壓已對金長城造成破壞。
6月30日記者隨同工作人員驅車到甘南縣『金界壕遺址』,在現場看到,位於甘南縣歡喜村北約1.5公裡(新建設的301國道1標段0公裡),在金界壕主牆體南側約15米處,人為挖掘1個南北長14米,東西寬10.5米,深1.5米,佔地147平方米,取土220.5立方米的土坑;在主牆馬面基底部近1米,打了1個直徑2.3米的圓形坑(橋樁);在副牆上打了4個直徑2.3米的圓形坑(橋樁);在保護范圍內分別建設了3個臨時工棚,因施工人員踐踏和施工車輛的碾壓,這個金長城遺址已經遭到嚴重破壞。
據一位工程指揮介紹說,施工這一標段的是內蒙古自治區招標來的一家施工企業,他們承擔阿榮旗至博克圖高速路段,這一路段和甘南縣交界處需建一座兩省界橋(立交橋),在金界壕遺址內進行施工。
省文化廳基建考古辦趙主任說,此次301國道公路建設前期准備階段,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已經報請省文化廳有關部門,並由省文化廳組織省考古研究所進行了公路建設沿線的考古調查勘探,省考古研究所利用1個多月的時間對該公路建設沿線進行了細致調查後,制訂成保護規劃書,規劃書一並交與指揮部方面。在隨後的公路建設過程中,施工建設單位沒有重視高速公路沿線涉及多處文化遺存的文物保護工作。
針對此事,黑龍江大學歷史旅游學院院長段光達說,中國歷史上修了好幾次長城,從漢代到明代,其中金代長城價值很大,它證明了中華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證明中原內地和邊疆地區的聯系,距今800多年前的金長城文化遺產是非常珍貴的。
據了解,2005年齊齊哈爾市就保護『金界壕遺址』黑龍江段協調碾子山區文物管理所、甘南縣文物管理所和龍江縣文物管理所積極籌備制訂了『金界壕遺址黑龍江段文物保護規劃』。2007年,國家文物局開展了為期5年的全國范圍內『長城資源調查』工作,『金界壕遺址』正式列入長城資源調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