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8日訊 現在很多市民都喜歡在家中養寵物,尤其是一些子女工作忙而沒人陪伴的老人們,常常把寵物當成了自己的精神寄托。當寵物丟失或者死去後,很多老人抑郁、哭鬧甚至絕食。醫生稱這種行為是『寵物依賴癥』。
家住哈市道裡區新陽路72歲的趙老太兩年前養了一條白色的京巴狗,起名叫『寶寶』。平時老太對『寶寶』的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閑暇時就帶『寶寶』到家附近的公園溜達,一有空就喜歡和『寶寶』說話。不僅如此,趙老太逢人便說:『我家「寶寶」比我兒子還懂事兒,總是跟前跟後,從來不惹我生氣,也從來不會嫌我囉嗦。』6月24日,『寶寶』突然口吐白沫。趙老太立刻帶其到家附近的寵物醫院就診,得知『寶寶』患上了『細小病毒』。6月25日,『寶寶』死掉了。『寶寶』的死對老人打擊很大,趙老太連續3天不吃不喝,自己一個人失魂落魄地在家抹眼淚。兒子張先生上前勸慰老人,不僅沒起到作用,反而挨了一頓罵:『平時也就「寶寶」關心我,知道看我眼神,知道陪我,你們還不如我的「寶寶」呢。』為了給兒子一個『教訓』,老人還跑到新陽路派出所訴說『寶寶』比兒子孝順。不得已,張先生帶趙老太詢問心理專家纔得知,母親患上了『寵物依賴癥』。
記者了解到,像趙老太這樣患『寵物依賴癥』的老人有很多。這些老人以獨居老人為多,由於子女們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陪伴他們,於是寵物成了他們的精神寄托。老人像對待孩子一樣跟小狗說話。一旦寵物生病、走失或者死亡就悲傷不已甚至不吃不喝。專家提醒廣大子女,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同時,更應注重老年人的『精神贍養』,常回家看看,多打電話多問候。老年人自己也要多參加一些文體、娛樂活動,多與人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