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醫改專家做客黑龍江: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
2009-07-09 09:59:1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8日,省政府舉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培訓班,邀請部分參加制定國家醫改政策的專家專程來黑龍江作專題解讀和醫改政策輔導。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解讀之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侯岩:

  1、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突出頂層、整體設計,明確了『一個目標、四大體系、八項支橕』。

  一個目標:即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到2011年,明顯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四大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八項支橕:運行、投入、管理、價格、監管、創新和人纔機制、信息、法律。

  2、醫改方案指出改革的難點在於三個方面:

  一是基本藥物制度,包括遴選、定價、供應、使用、報銷等;二是基層衛生人纔隊伍建設:要實現數量足夠、結構合理、技術合格,目標是要做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三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補償機制上取消藥品加成,醫藥分開;監管和運行上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多元辦醫上公立醫院轉制,民營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院。

  3、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三舉措:

  一要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中央支持2000所縣級醫院(含中醫院),50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二要新建、改造3700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1萬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央支持困難地區2400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三要完成今年建設任務。今年已下達投資200億元,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包括930個縣級醫院、3600個中心鄉鎮衛生院、1200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4、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五環節:

  一要加強基層全科醫生的培養培訓;二要提高縣級醫院醫生水平;三要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四要實施900個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2000個縣級醫院;五要加強現有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

  5、改革補償機制,轉變運行機制: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績效工資制度、轉變服務方式。


  解讀之二: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

  國家衛生部醫療服務監管司司長張宗久:

  1、公立醫院改革的思路:『適度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持續發展』。

  適度規模。毫不動搖地堅持公立醫院的主體和主導地位。形成多元辦醫格局,主要通過增量改革,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私立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院去實現。

  優化結構。優化公立醫院布局結構,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統籌城鄉、區域衛生發展,加強縣醫院建設,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解決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優質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二是在一個地區內部,隨著城市化和人口布局調整,通過重組、遷建等途徑,優化公立醫院的布局和結構,提高公立醫院服務的可及性。

  提高質量。要強化政府責任,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改革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把公立醫院從數量規模的外延發展模式,轉變到以質量效益的內涵發展模式。

  持續發展。公立醫院改革要與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其他各項改革密切配合、相互促進。

  2、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八措施:

  一是落實管辦分開、政事分開;二是各地落實『醫藥分開』政策;三是在公立醫院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四是完善基本醫療保障支付范圍和方式;五是開展醫療質量控制評價,完善醫院管理評價制度;六是加強公立醫院專業化、精細化管理;七是加強監管、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八是完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發展民營醫療機構。


 

  解讀之三:平等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國家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副司長秦耕:

  1、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目標:

  第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概念。就是每個居民,無論其性別、年齡、種族、居住地、執業、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主要通過國家確定若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或低收費向城鄉居民提供來實現。均等化不等於平均化。

  第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目標:明確政府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責任,通過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項目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城鄉居民健康實施乾預措施,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使城鄉居民平行地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2、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

  第一,要確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和乾預措施效果,確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

  第二,准確把握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主要內容:共九大類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高血壓等慢性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等。

  第三,明確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國家重點乾預項目,包括主要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職業病等重大疾病,嚴重威脅婦女、兒童、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的疾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處置。

  3、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提供體系;二是完善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三是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四是規范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五是強化對公共衛生的績效考核。


  解讀之四:降低城鄉居民基本用藥負擔

  國家衛生部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司長鄭宏:

  1、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原則、目標:

  原則有四條:以人為本,立足國情;政府調控,市場機制;突出重點,穩步實施;創新機制,廣泛參與。

  目標是到2011年,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降低城鄉居民基本用藥負擔;到2020年,建立起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覆蓋城鄉規范、完善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與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體系相銜接,保證城鄉居民公平獲得安全有效的基本藥物。

  2、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政策框架:一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二是建立基本藥物生產供應保障機制;三是合理制定基本藥物價格;四是建立基本藥物優先和合理使用制度;五是完善基本藥物的醫保報銷機制;六是加強基本藥物質量安全監管;七是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績效評估制度。

  3、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工作與措施:一是公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09年版)》,組建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二是制定相關配套文件,包括《關於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暫行)》、《國家基本藥物采購配送工作的若乾意見(暫行)》、《醫療機構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管理辦法(暫行)》、其他價格、報銷、監管、儲備等文件;三是保證基本藥物的生產供應,主要做到組織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加強生產和配送管理,完善基本藥物的應急儲備,招標采購須直接面向全國的藥品生產企業,支持和鼓勵不同地區、不同所有制企業平等參與、公平競爭;四是強化基本藥物質量監管;五是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六是合理制定基本藥物價格;七是完善基本藥物報銷政策。


  解讀之五:政府新增衛生投入8500億

  國家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餘功斌:

  從2003年至2008年,在國有重點支出項目和社會事業支出項目中,國家對衛生事業發展投入的增長率居於首位為27.74%。國家醫改方案中提出在2009年至2011年各級政府需要投入的8500億元是新增投入,不是環比是定比,而且這8500億元僅僅用於5項重點改革。在各項衛生投入中,共有三部分,一部分是8500億元,一部分是國家及地方政府拉動內需在衛生方面的投入,還有一部分國家及各級政府對衛生事業的經常性投入。

  解讀之六:開展門診統籌擴大受益面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司長姚宏:

  1、從三個方面提高保障水平。就是提高保障封頂線把大病保起來,提高給付水平加強統籌協調,開展門診統籌擴大受益面。

  2、把握醫保擴大覆蓋面的四項政策。就是全面推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政策、將大學生全部納入居民醫療保險、解決破產企業人員等歷史遺留問題、做好靈活就業、農民自由選擇參保政策,這其中要做好穩定工作。

  3、加強對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管理。重點是要建立激勵與懲戒並重的有效約束機制,強化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的監控作用;探索建立公立醫院質量監管和評價制度;探索實行按人頭付費等方式,實現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建立醫保經辦機構與醫藥服務提供方的談判機制和付費方式改革。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