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黑河7月11日電 11日9時許,超過16萬尾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的鱘科魚類,在中俄界河——黑龍江黑河段放流。
鱘魚類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有水中『活化石』之稱。鰉魚是鱘科魚類的一種。
此次中俄邊境水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由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黑河市政府舉辦,主題為『增殖水生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俄羅斯聯邦政府漁業委員會代表團參加了此次放流活動。
活動中共放流鱘鰉魚16萬餘尾,其中體長50公分的100尾,體長7-10公分的施氏鱘10萬尾、達氏鰉6萬尾。專家介紹,為了確保放流苗種來源於原種親體,受精卵統一來源於國家級施氏鱘、達氏鰉原種場,並經中國水產科學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專家進行種質鑒定;魚苗來源和質量檢驗檢疫嚴格把關,確保水域生態安全;放流規格在9公分左右的魚苗佔五成以上。
達氏鰉和施氏鱘通常統稱為鱘鰉魚,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個鱘鰉魚的淡水生態區域,黑龍江省是其中之一。受水域環境污染、過度捕撈等人類活動的乾擾,鱘鰉魚資源不斷衰退,1997年國際瀕危動植物種貿易公約大會,把中國黑龍江施氏鱘和達氏鰉列為世界珍稀瀕危保護物種。
今年黑龍江省預定增殖放流鱘鰉魚32萬尾,分批次放流到黑龍江的黑河、遜克、蘿北、同江、撫遠等江段。從1989年到2009年,黑龍江省共向黑龍江水域放流各種規格的鱘鰉魚幼魚940萬餘尾。
2009年中俄邊境水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是中國政府連續第九年在中俄邊境水域舉辦大規模鱘鰉魚增殖放流活動。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