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日前,一個日產3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項目正在哈爾濱南崗區紅旗鄉緊鑼密鼓地建設中。作為黑龍江省最大的沼氣項目,該項目完成後將給周邊150戶農戶供氣,並解決牲畜糞便污染問題。哈爾濱近年來累計投入2.5億多元用於新能源建設。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計建沼氣池35597戶,年處理糞便16萬噸。今年,將開工建設27個大中型沼氣工程,同時繼續推廣戶用沼氣、太陽能利用、秸稈利用等農村新型能源,到今年年底哈爾濱使用新型能源的農戶將達到4萬戶。
『人無廁所畜無圈,柴草糞便隨處見』是對農村落後狀態的描述。據介紹,哈市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農村,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現象比較普遍。為改變傳統落後的能源消費方式,近年來,哈爾濱市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支持,總投入達2.5億多元,加快發展農村新能源。從2003年起開始,采取示范帶動的方式推廣戶用沼氣,目前全市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已覆蓋9個區縣,全市累計建沼氣池35597戶,年處理糞便16萬噸,產沼氣1150.8萬立方米,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0063噸。同時,太陽能畜禽捨、太陽能房、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等節能設施也相繼在農村建成。
農村能源項目的實施,在有效解決農民生活用能的同時,也帶動了養殖業、綠色種植業和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
據哈市農村能源辦負責人介紹,僅一個沼氣項目,就解決了養殖業污染、農村生活用能、農業優質肥料、生態保護、村莊環境衛生、農民節支增收等六大難題,綜合效益比較顯著。
據雙城市東官鎮慶民村農戶測算,1個戶用沼氣池1年僅在做飯、照明方面就可節省支出320元,沼液、沼渣作高效有機肥用於蔬菜種植上,一年可減少化肥、農藥支出約480元,可令蔬菜產量提高10%至20%,且蔬菜色澤、口感好,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售價是普通蔬菜的1.5倍。
哈爾濱市既是資源大市,同時也是資源消耗大市。全市農村143萬戶農民每年用於生火做飯、取暖所消耗的秸稈、原煤、薪材就達1700萬噸左右。大力推廣使用沼氣等新能源,既可以將這些資源節約下來,又能促進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為此,哈市今後將在完成戶用沼氣國家項目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大中型沼氣工程,秸稈利用、大陽能利用工程,開展秸稈固化示范項目。哈市還將建一個全市農村能源服務中心和農村能源技術示范基地,引導應用農村能源新技術,並通過幾年的建設,將服務體系覆蓋所有已建成項目。不僅如此,哈市今年開始扶持農村能源產業,通過扶持一個龍頭企業,帶動與農村能源相關設備產業的發展,並在技術創新上與瑞典合作實現沼氣提純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