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4日訊 哈爾濱新發鎮勝利村原恆海、立功村潘洪玲兩農民日前因急性患闌尾炎,住進了哈爾濱市道裡區新發紅十字醫院,住院後闌尾炎手術僅花了1000元,報銷後農民個人只拿了100元。13日,記者從道裡區衛生局了解到,該區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實施平價醫院『單病種限價』制度。『單病種限價』究竟『限』在了哪裡,纔使醫藥費降了下來?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13日,記者找到道裡區新發鎮勝利村51歲的農民原恆海。他說,他5月11日因闌尾炎住院,5月17日出院,出院時他以為,住院手術費還不得花上兩三千元,可是沒想到,家人僅交了1000元,報銷後,個人只花了100元。同時,記者又找到新發鎮立功村農民潘洪玲。她說,6月1日,她也是闌尾炎住院,6月7日手術出院,她報銷後也僅花了100元。兩農民感慨,『單病種限價』卸掉了農民壓在身上一塊大石頭,減少了農民家庭負擔。
隨後,記者找到新發紅十字醫院院長戰勝軍。戰院長說,所謂『單病種限價』是單純的闌尾炎住院手術,不是復雜性穿孔闌尾炎手術。但就是這樣的『單病種』闌尾炎手術,在一般醫院也要花上三四千元。為了農民住院、手術費降下來,該院將曾消失的廉價藥物『請』進了醫院,將1.96元/只的青霉素、0.35元/只的慶大霉素等用於闌尾炎術後消炎,即達到了消炎效果,又使住院費降了下來。戰院長說,原恆海和潘洪玲兩位農民在住院一周中,藥費分別花了147.71元和162.69元。他們的醫治方法是,能用廉價的堅決不用高價藥物,住院手術費就是這樣降下來的。如此這樣,患者慕名而來,醫院不僅沒有賠錢,反而效益直線上昇。
據道裡區衛生局負責人介紹,自從農村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就是政府出『大頭』農民個人拿『小頭』,每位農民每年拿20元,國家和地方補貼80元,如果農民住院費花1000元,『新農合』醫療制度報銷90%後,農民本人纔花100元。他說,為了打造平民醫院,該區從『單病種限價』作為『突破口』,將療效好的廉價藥普遍用於臨床。如一般醫院的單胎首次剖宮產需五六千元、自然產兩千至三千元,而『新發』僅花2000元之內和1000元。他們認為,『看病難、看病貴』之所以價格降不下來,關鍵是要從醫院內部用藥等『開刀減肥』。